APP下载

浅谈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检验科科学规范管理的影响

2018-05-14邹瑟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

邹瑟音

[摘要] 医院检验科在疾病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治疗质量的保障,对治疗效果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医院检验科的科学规范管理工作不容忽视。该文对医院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对科室科学规范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更好地提高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医院检验科;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40-02

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文件,能够对工作行为产生管理、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基层医院甚至某些三甲医院忽视制度的意义或是没有意识到制度在科室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因此并没有建设完整的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之后也是流于形式,束之高阁,没有切实的执行。检验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就会失去了应有的指导、管理与约束,或者制度建设缺乏可行性,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制约了科室的发展。为了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更好地提高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水平,作者结合自身在检验科工作多年的经验分析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检验科室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 检验科室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的问题

1.1 各专业组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各专业组长在科室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科室没有明确各个专业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而是全权由他们做主,不受科室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因此各专业组管理人员没有切实参与到日常检验工作中,管理职责仅局限于该组的日常检验工作能顺利开展、不出现临床投诉事件,不利于该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此外,专业组管理者完全脱离日常检验工作,将工作量全部压到一线检验工作人员身上,采取谁主管岗位谁负责的态度,导致一线工作人员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按时完成日常检测工作,如何避免犯错误,抱着只要不出临床事故就万事大吉的心态,从而淡化了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应该有的理念和意识。没有一线检验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支持,管理人员即便有点想法或想做点事情也会因为员工缺乏追求进步、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动力而安于现状,十分不利于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1.2 检验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方面,对于一线检验工作者,部分医院检验科采取大轮班制度,即检验人员在一个专业组工作一段时间后转换到另一个专业组工作。这样是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检验科各个专业组的工作岗位和内容都很熟悉,但是人员流动性较大,易造成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利于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知识更新困难,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缓慢,不利于该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科室人才组成不科学,处于科室管理岗位的基本都是老资格的员工,大部分年龄大的工作人员在对工作方法的创新追求和工作热情度方面都显得比较平淡,没有追求没有动力,满于现状,只要完成指定的工作量、领导交代的任务即可;而有热情、有积极性、有想法的年轻人都是处于一线检验工作岗位,他们即便有热情、有积极性,却被日常繁重的工作量及值班压得失去了追求进步的兴趣,而长期处于这种不追求进步的环境,慢慢的也会失去活力。因为科室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以不能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对科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不仅不利于个人能力、专长的发挥,阻碍科室的发展,还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

1.3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检验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较少举行質量管理相关培训或业务学习,使全科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质量管理理念。科内清洁区、污染区的分区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护不到位,科内大部分项目没有参与室间质评活动,或者参与的项目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返回的质评结果不慎重视,检验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的意识更是不强,在日常工作中虽然进行室内质控工作,大部分也是流于形式,不了解质控分析的完整流程,出现失控情况也没有去深究根本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室内质控是室间质评的基础,只有做好日常的室内质控才能保证室间质评的结果,也才能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重视质量管理的工作态度非常不利于该科室人员及时发现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严重影响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完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检验科

2.1 明确专业组长的管理职责

组长作为专业组的主心骨,需要全面掌握组内所有工作内容,对于临床医师提出的疑问能够及时给出相应的合理解答,可及时发现组内实验方法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并进行有效调整,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组长还是专业组学术的领头人,因此,在进行学术活动中,组长要能够有效组织科研项目,以身作则, 在组内培养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1]。实行谁主管岗位谁负责的制度的前提是科室或组内一定要制定好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按章办事,遇到超出自己范围之外的问题时能及时找到上级主管进行汇报并寻求到实际可行的指引或解决办法。一线检验人员是检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只有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检验质量,如果让他们的精力只够应付繁重的日常检验工作,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是枉然,因此科学合理,体现的是一线员工的可实施性,这就需要科室管理制度的制定者能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各专业组管理者作为一线检验工作人员与科室主任之间的桥梁作用。

2.2 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

科室应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在全面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量才使用,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岗位性质安排工作,发挥特长,保持人员的相对固定,将肯钻研业务、上进心强且理论及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安排到重要岗位。各个专业组的管理者,在科室管理中发挥的是上请下情的作用,除了该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应积极参与到日常检验工作中,不仅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也能更深切地了解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从而帮助成员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不仅是老资格的员工,有能力的年轻人也要有机会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工作岗位,老员工经验丰富,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想做事,综和各方面人才的能力和特性,才能有利于学科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科室的前进和发展。此外,科室各岗位忙闲不均会影响科内的团结和工作,科室岗位轮转的目的是让员工能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也是岗位忙闲不均相互协调的前提,注意定岗与岗位交叉的轮换,二者结合,可以设立自动岗位,能够协调工作中的忙闲不均问题[2]。

2.3 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

高水平的管理要求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问题,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要求应依照检验科管理体系文件来确定,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3个层次。检验科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检验科的有效文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顺利完成检验科任务和质量的保证[3]。检验科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检验工作人员是质量管理的最终执行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全科培训,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成立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分子、生化、临检、免疫、微生物等专业负责人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组长作为专业组中的技术骨干,还要正确引导专业组全体成员有效完成相应的质量目标。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内部可商讨解决,做到互相合作,互相监督。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医院检验科在疾病诊疗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室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例如质量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各工作岗位制度、奖惩制度、值班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科室对员工的考核及加强管理。检验科室的临床功能已不局限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检验结果和数据,重要的是在医疗、科研、教学、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综合发展[4]。好的实验室管理,能够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基础上增加工作效率,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检验科研教学能力和保障科室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伟,李长生,欧阳青,等.探究检验科临检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6,29(2):8-9.

[2] 检验科专业组长面对面:浙江省检验科组长管理理念及模式座谈会[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5,3(1):59-60.

[3] 王星星.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与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3):473-474.

[4] 赵丙喜.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1):598.

(收稿日期:2018-02-28)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
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金融资产化管理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幼儿园园长管理方法探析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社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浅探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高速公路梁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