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05-14邓腊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儿科教学管理

邓腊梅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护理的专业临床实习生82名,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名实习护士。对照组所有实习生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式,研究组所有实习生采用程序化教学,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教学结束阶段,研究组理论基础评价、实践操作、医院及护理流程、标准掌握状况、护理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程序化教学用于儿科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实践知识能力,并且减少错误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程序化教学;儿科;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12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grammed learning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ethods 82 cases of clinical interns in the nursing majo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1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programmed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At the end of teaching, the theoretical basic evaluation, practice operation, hospital and nursing processes, mastery status of standards, nursing satisfactory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grammed learning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of nursing staff,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mistakes and increas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Key words] Programmed learn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eaching management

临床护理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有效探寻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学员的临床护理质量,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1]。儿科是医院特殊的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小、配合度未知等各种因素,因此需要儿科的护理人员有资深的经验和充足的耐心,专业技术过硬,才能有效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诊疗[2]。程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帮助护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巩固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根据儿科的实际特点,展开程序化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接收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生82名,将所有實习生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名实习护士。其中对照组男实习生2名,女实习生39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2.01±1.04)岁;研究组男实习生3名,女实习生38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97±1.12)岁。两组护生轮转实习周期均为4周,且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性别、成绩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实习生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式,研究组所有实习生采用程序化教学,具体如下:①综合评估,针对性教学。由带教老师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对新进护士进行综合评价,搜集新进护理人员的动态资料信息,考核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综合知识掌握状况、专业技能实践状况以及护理标准、法律知识、医院流程的熟悉程度等内容,可采用交谈、提问、问卷、考核等方式,系统性地对每一个新进护士进行评估,并且制定针对性的程序化教学方案和管理方案。在之后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定期考核所有成员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且提出其存在或潜在的学习问题[3]。②制定系统性的教学管理方案。根据前期评估的结果以及定期总结的护理和学习问题,结合学校的实习大纲以及医院的实践护理要求列出教学重点,并且针对新进护理人员的个人薄弱环节,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划出临床护理实习的重点,并且要求每一个学员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和目标。③教学实施。按照前期制定的教学计划,程序化的组织与实施,将教学计划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与相关成员充分交流沟通,并且针对儿科的实际特点,有效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护理人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实际提升,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技能,并且在实际学习中有所获。④教学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学员针对性的意见,指出学员在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前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教学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促进学员的系统性提升。学员反向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则根据学生评价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自身状态及教学方案,促进程序化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1.3 效果评价

教学管理结束阶段,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基础、实践操作、流程标准掌握状况的考核评价,具体包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度、对患儿的耐心程度、服务态度、技能的专业性、医院流程标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态度等等;统计两组学员实习期间护理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状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员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流程标准掌握状况对比结果见表1,教学结束阶段,两组学员的各项成绩均有显著提升,两组间对比,研究组理论基础评价为(89.26±1.17)分,优于对照组(86.32±1.34)分;实践操作研究组为(98.69±1.01)分,优于对照组(96.09±1.09)分;医院及护理流程、标准掌握状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学员护理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比结果见表2,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8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3.2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4%;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程序化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管理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理论、实践、操作成绩,并且有助于科室的系统性管理[4]。对于儿科而言,对沟通、服务技巧等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难度较大,由于患儿的年龄、疾病等原因,与护理人员配合度不高,且依从性差,患儿家属由于对孩子的紧张,往往情绪会更为激烈[5]。因此对于儿科的护理人员而言,有效的沟通技巧、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服务技能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程序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对所有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并且按照科学、系统性的标准,针对护理人员实际知识掌握的薄弱部分进行教学和培训,如此不仅利于护理人员的提升,也利于教学管理。在程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向着计划和目标努力,并且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和反馈,针对薄弱部分进行调整和升级,确保程序化教学发挥实际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程序化管理教学方法和双向教学评价是一个持续、循环、动态的过程,不能中途停止,否则会影响动态学习效果。程序化管理的步骤较多,在程序化教学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护生的实习进度以及个人实际能力进行人性化安排和管理,让护理人员在岗位上能够有学有所获,并且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程序化教学能够提高护生學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除了教师能够对护生进行评价,同时护生也能对教师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促进其积极学习的动力。通过该次研究,证实程序化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实践知识能力,并且减少错误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彭文山,赵宏.程序化教学在儿科门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3下旬刊):145-146.

[2] 李天红,潘敏,姚文艳,等.小儿外科新护士临床岗位阶段实施全程多导师教学的实践[J].当代护士,2016(6上旬刊):140-143.

[3] 莫江萍,韦桂姬,王健,等.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20):59-60.

[4] 郑连央,蒋慧玲,黄静.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儿科护士软技能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7(1):51-53.

[5] 周荟,易永红.树障设惑技能提升模式在儿科门诊新职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7):109-111.

(收稿日期:2018-01-13)

猜你喜欢

儿科教学管理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