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转运风险中的应用

2018-05-14冼敏玲秦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

冼敏玲 秦有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转运风险防范中的管理效果。方法 根据FMEA操作方法,组建团队,列出围手术期患者转运流程及子流程图,从子流程中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指出可能导致转运过程意外发生的环节及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善的环节并追踪整改的效果。结果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后,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针对围手术期患者转运期间的系列隐患可以做到前瞻性发现,选择有效方法加以干预,可以将患者转运期间出现系列风险的概率显著降低,从而对患者的安全性做出保障。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围手术期;转运风险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076-03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院内转运不单指对患者进行简单运动,还需要对患者展开持续治疗监护,对此其质量优异针对患者转归会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手术患者而言,于手术前、手术后转运以及交接期间,时间只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是此期间却表现出较大的风险。于各个环节中均会表现出安全隐患的情况,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则往往表现出意料纠纷的现象,更为严重会对患者以及手术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术后患者转运期间表现出的系列危险加以分析,并且研究有效干预措施表现出显著价值[1-4]。作为一种分析发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应用,针对系列故障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确定有效方法加以对应干预。该次研究将探讨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围术期患者进行干预的价值所在,以此将其转运风险有效降低。分析2017年1—10月间该院收治的120例院内转运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院内转运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分布范围18~81岁,平均年龄为(51.50±4.50)岁。手术类型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胃大部部分切除、肠癌根治术、甲状腺次全切除、阑尾炎切除及腹股沟疝修补等,所有患者均无组织器官功能缺陷及无经过院内转运抢救。

1.2 研究方法

1.2.1 合理进行手术科FMEA小组创建 合理完成手术科FMEA小组的创建,护理人员总数为15名。其中本科学历10人以及大专学历5人。针对所有小组成员展开FMEA培训工作,以将其专业知识掌握度以及风险意识显著增强。

1.2.2 绘制流程图 采取头脑风暴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围手术期患者转运流程及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见图1。

1.2.3 合理进行危急值计算,并且完成风险评定工作 根据潜在失效模式,合理完成RPN(风险系数)值计算,之后采用统计方法,针对失效模式出现频率等系列参数加以估算。合理完成RPN值计算,最终获得RPN值越大,表示患者存在越大安全隐患。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改善。根据分值大小,合理进行行动优先判断,就失效模式的预防措施加以制定,并且进行有效纠正,针对具体实施情况加以跟踪观察。针对潜在失效模式能够有效发现,就相关原因加以分析。见表1。

2 结果

同FMEA管理前进行比较,管理后患者在RPN值方面,呈现出显著性下降,见表2。

3 讨论

对于FMEA的开展,主要应用前瞻性流程评估方法,针对各环境系列不良因素进行有效明确[5-6]。作为前暂性分析研究管理工作一种,选择FMEA进行干预,可以确保在进行项目管理以及流程控制中表现出的系列缺点进行充分暴露,其注重事前预防,未将重点集中于事后纠正,从而避免出现严重人力物力消耗以及系列质量问题的情况[7]。针对系列风险有效展开评估工作以及分析工作,从而确定有效方法加以改进,在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将系列不必要损失进行有效避免。

对于FMEA,当前于诸多国家以及地区进行推行实施,从而对于医疗事故的出现进行有效控制,将医疗纠纷充分减少[8]。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进行转运科室交接期间,合理选择FMEA方法,针对科室交接的不完善以及系列薄弱环节可以进行充分明确,从而将科室之间交流联系进行有效强化,针对每一工作环节进行密切衔接,对于具体交接流程加以充分规范,合理完成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的填写,最终对于护理记录的连续性以及全面性做出充分保证,有效减少了纠纷的发生。FMEA的应用确保了手术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4 总结

FMEA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针对手术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期间的系列影响因素可以进行认真评估,针对失效模式可以进行有效查找,从而合理完成全程控制方案的制定,使得护理人员具有的抗风险意识得以显著增强,针对手术患者的转院安全做出充分保证。为了将围手术期患者转运期间的FMEA管理力度充分加强,需要就院内转院风险在固定时间进行评估,针对系列转运流程加以充分完善,合理完成长效管理机制的创建,最终使得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患纠纷获得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 钟卫英,李萍.手术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与康复,2011,10(3):253-254.

[2] 张晓娟.介入手术患者接送途中安全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29):626.

[3] Latino RJ,Flood A.Optimizing FMEA and RCA efforts in health care[J].J Heahhc Risk Manag,2004,3(24):21-28.

[4] 张萍.“六西格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護理研究,2005,19(3A):379.

[5] 葛亚敏,江萍.心脏手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4-535.

[6] 吴静,谢佩玲,田朝伟.FMEA模式在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493-495.

[7] 王高峰.FMEA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02(11):60-64.

[8] 马春远,李静,邓艳浓,等.FMEA应用于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中风险防范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52-154.

(收稿日期:2018-01-12)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