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一起麻疹疫情调查处置分析
2018-05-14陈桢
陈桢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该次麻疹疫情的发生原因和特征及处置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适时调整麻疹防控策略,为预防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疗机构报告病例进行调查核实,采集血清和咽拭子进行麻疹-IgM抗体实验室确诊,结合病例发生年龄、翠屏区人群免疫水平、该地麻疹流行情况,规范处置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该次疫情進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5年1月1~23日,翠屏区辖区内医疗机构共报告麻疹病例9例,9例病例血清和鼻咽拭子样品经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麻疹-IgM抗体全部为阳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 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但有同一医院住院史,首例病例与医院住院的输入麻疹患儿有同一病房住院史,该次疫情为院内感染引起。院内感染有增加麻疹爆发疫情的风险,应加强院感管理,建立高效的麻疹监测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关键词] 麻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11.1;R1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177-0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的急性传染病,其中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严重危害着儿童身体健康。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麻疹发病得到较好控制,翠屏区在2013年、2014年连续2年无病例报告。2015年1月1~23日,翠屏区辖区内医疗机构共报告麻疹病例9例,发病趋势较2013、2014年大幅上升,为探讨麻疹疫情发生原因和控制措施,加速消除麻疹进程,现对翠屏区该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及处置措施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该次麻疹病例全部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全区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麻疹病例汇总表、麻疹主动监测表。
1.2 检测方法
依据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检测麻疹-IgM。
1.3 病例定义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诊断标准》确诊麻疹病例,按卫生部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判定是否为暴发。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流行时间、地区、人群及流行强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图。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宜宾市翠屏区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宜宾市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行政区划包括10个街道14个乡镇(含临港区),辖区面积1 123 km2。2013年末总人口83.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68万、城镇人口38.79万,翠屏区是宜宾市主城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城区流动人口多,有来自云南省水富县、盐津县等少数民族地区人员就业、就诊。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自2015年1月3日起,辖区内医疗机构陆续有麻疹病例报告,截止1月23日,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翠屏区病例9例,报告最多为每天2例。
2.2.2 地区分布 目前该区已有1/8的街道和乡镇出现疑似麻疹病例,主要呈散发态势,但均有同一医疗机构就诊史,其中以赵场街道发病率最高,目前无明确的第二代病例。
2.2.3 人群分布 报告的9例麻疹病例中,年龄最小5个月龄,最大16个月龄。主要集中在8个月龄以下儿童,发病7例,占77.78%;15个月龄和16个月龄各1例,各占11.11%。
2.3 患者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
经调查,9例麻疹病例均未接种任何含麻疹成分疫苗,其中有6例为为未到接种年龄。2例为达到接种年龄应种儿童因长期生病而未接种麻疹疫苗。
2.4 麻疹疫情历史概况
近10年该区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目前保持在较低发病水平,在2011年和今年发病出现小幅上升,属于疾病的正常发病波动,见图1。
2.5 四川省同期疫情情况
2015年1月四川省共报告麻疹519 例,无死亡。发病数较去年同期(9 例)增加500 例。报告病例居前5位的市(州)为:遂宁市(157 例)、凉山州(130 例)、南充市(90 例)、达州市(72 例)、巴中市(23例),占全省总数的90.94%。
2.6 疫情发生经过
该次疫情首发病例为赵场街道公务员小区儿童邹祎,男,16个月龄,发病前无外出史,2014年12月19~26日因病在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1月4日因全身出现皮疹再次收住入院,并于1月6日诊断为麻疹疑似病例。2015年1月6~23日,患者所在医院陆续有9例儿童发热、咳嗽、流鼻涕、皮疹等症状病儿出现,疾控中心对每例病例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儿血液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全部为阳性,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麻疹病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至2015年2月中旬,经过麻疹最长潜伏期无麻疹病例报告。
2.7 处置措施
针对该次疫情,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①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所有就诊儿童均测量体温,发热儿童必须由发热门诊医生排查,疑似麻疹病例立即转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院;②儿科门诊和病房将发热儿童与其他患儿划区域分开诊治;③改善儿科门诊和病房的通风效果,儿科病房安排专人负责开窗通风;④增加消毒时间和频率,增加走廊过道消毒,确保每间儿科病室及走廊能及时消毒。⑤增加患儿管理及报告,一旦发现疑似麻疹患儿,立即转诊至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院,同时报告翠屏区疾控中心,避免患者失访,增加感染范围和几率。(2)传染源管理:所有疑似麻疹病例患者,均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院统一收治,隔离治疗。(3)传播途径管理:疑似病例家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终末消毒,并采取开窗通风等防护措施。(4)接触者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接到翠屏区疾控中心通知后立即对密切接触者和易感人群进行搜索,登记造册,采取查漏补种进行主动保护。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发现有发热等身体不适情况,立即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检查,如为可疑麻疹,立即转诊至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院。(5)预防接种措施: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凡满8个月龄或18个月龄的儿童立即开展含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6)重点人群的管理: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该辖区托幼机构、学校、集体用工等单位进行管理,对学校儿童进行查漏补种,要求校医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可疑患儿应及时追踪,发现疑似麻疹患儿后及时通知辖区医疗单位,并由辖区医疗单位报告区疾控中心。对集体用工单位以开展宣传教育为主,提高个人防病和就医意识。(7)健康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病和就医意识。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儿童,告知家长做好儿童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护意识,及时增减儿童衣物,避免儿童生病住院,同时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8)加强监测:疾控中心每旬到辖区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不漏过一个可疑病例,尽量减少感染。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是该次麻疹疫情的主要原因
翠屏区已连续两年无麻疹病例报告,通过对9例疑似麻疹患者调查发现,所有患者无明确外出史及麻疹病人接触式,但患者均在发病前7~21 d内曾因病有宜宾市第一或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疗史。调查发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病员多,病员流动大,但医院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发热门诊制度,发热儿童未全部在发热门诊进行筛查排除,儿科门诊和病房患儿拥挤,通气通风效果不好等都是造成该次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3.2 发病年龄有向低年龄段发展的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该次发病大部分属于低年龄组(8月龄以下),该类儿童无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加之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后,麻疹发病率普遍大幅度下降。这类儿童母亲因接种疫苗导致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平均发病年龄后移,不少个体随着年龄增长仍保持易感状态[1]。母体内麻疹抗体水平较弱,所以儿童体内胎传抗体量少,麻疹抗体水平随月龄增长呈趋势性衰减,不足以使婴儿在初次免疫前得到全程保护[2],造成发病年龄提前。
3.3 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通过对后续麻疹病例发病情况统计发现,经过一个麻疹潜伏期后,麻疹疫情得到控制,无第二代病例发生,2月1日—3月30日,翠屏区内无麻疹病例报告,说明该次防控措施有效。
3.4 该次疫情属于一般疫情
翠屏区在2013年、2014年连续2年无病例报告。2015年1月1~23日,翠屏区辖区内医疗机构共报告麻疹病例9例,发病趋势较2013、2014年大幅上升,但尚未达到麻疹暴发标准[3],与四川省麻疹疫情相比较,与全省总体疫情形势一致,属于疫情正常波动。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该次疫情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但有同一医院住院史,首例病例与医院住院的输入麻疹患儿有同一病房住院史,该次疫情为院内感染引起。为进一步搞好麻疹防控工作,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工作:①加强信息收集,及时分析汇总,对疫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②加强督导检查和主动监测。麻疹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就诊场所布局不合理、空间拥挤的医疗机构容易实现传播,医院内感染已成为麻疹传播的重要因素[4]。控制医院内感染仍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首要环节,应加强对医院预检分诊等麻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同时加强主动监测,避免患儿未及时管理,造成感染范围扩大。③加强健康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对8个月龄以下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传。从分析结果看来,8个月龄以下患儿体内的麻疹抗体应该达不到保护水平,按照国家的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又不能接种麻疹疫苗,没法实施主动防疫,因此通过健康宣传,提高家长防病意识,减少其小孩生病就医是防止其感染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倡导全社会、关心和主动参与儿童免疫规划工作[5],也有众多学者提出麻疹初免月龄提前的观点[6]。④落实查漏补种措施,建立免疫屏障。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及时搜索辖区流动儿童和免疫空白人群,确保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均达到99%,在适龄儿童间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屏障。保持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7-8]。对流动儿童和边远地区儿童,应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提高建卡率和接种率,能有效阻断传染源的入侵[9]。⑤加强科学研究,切实保护易感儿童。该次疫情中,未到初免月龄(8个月龄)的婴儿为高发人群,目前我国麻疹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双向移位”趋势[10],因此,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麻疹患者隔离治疗管理是控制疫情关键。对未到接种年龄的低年龄段儿童和已接种过疫苗仍然发病的儿童,开展科学研判,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办法,以便准确掌握分析疫情动态,保护易感儿童。
[参考文献]
[1] 吴霆.麻疹易感者[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59-61.
[2] 曲江文,高志刚,万丽霞,等.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2(17):152-154,181.
[3]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年版)[Z].2014.
[4] 于湘熹.我国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消除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8):3272-3274.
[5] 朱鑫,谢清梅,任蕴慧,等.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疫情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5):398-402.
[6] 白俊梅,刘文娟,信振江,等.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56-557.
[7] 周泉合,赵庆信,张凤梅,等.日照市1999—2003年加速控制麻疹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5):296-298.
[8] 左树岩,许青,郭万申,等.鲁豫皖三省麻疹监测试点项目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5):279-282.
[9] 赵金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操作实施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 井伟,雷静,苗志峰,等.2014年银川市麻疹发病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374-4376.
(收稿日期: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