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创新

2018-05-14宁晓菊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宁晓菊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党建工作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二者协同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用“建设什么样国家”的理想信念补足高校党员精神上的“钙”,用“建设什么样社会”之答调动高校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用“培育什么样公民”之问促进高校的党风建设。实践中,高校只有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标、以落细落小落实为原则、以项目合作为平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互促共赢、和谐共进。

〔关键词〕 高校;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项目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1-0118-0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当前高校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将高校党员培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推动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中,高校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不仅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而且在价值目标上同样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既有理论依据可循,又有现实路径可探,能够有效促进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互促共赢、和谐共进。

一、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党建工作中,这不仅是高校正确履行政治职能的要求,也是贯彻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层,能够全方位指导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都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首先,从求真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在本质内涵的概括提炼层面,还是在行为方式的培育践行层面,都必须合乎规律性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同样必须合乎规律性,即不仅要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坚持革命战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规律,而且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要求上,都与高校党建工作在求真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从求善的角度看,求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目的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人民群众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表达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向善诉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价值准则在当今中国的具体体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目的也是端正党员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后,从求美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国家、社会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在内容上都是为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发展、人民幸福美满,毫无疑问是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和谐美好校园环境,而高校党建工作则是在维护各级党组织团结统一、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氛围。

(二)高校党建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依托

首先,高校党员是师生中的优秀代表和先锋队员,往往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职责、必然使命,理应在工作、学习中始终作表率、走前列。其次,抓好师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他们敏锐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情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再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师生党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我国意识形态层面的最高境界,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是着眼于全体师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践中,高校宣传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学工部、团委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建工作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从而不仅帮助师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容定位

高校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差别,但同为我国政治、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均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并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共同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同样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环境熏陶、行为践行、制度保障等多种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党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用“建设什么样国家”的理想信念补足高校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1 〕。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回答的就是理想信念问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理想信念不仅联结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追求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共同愿景,而且蕴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丰富内涵。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始终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高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高校领导只有对理想信念教育充分重视,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面的要求全面渗透到党建工作中去。高校领导是党建工作最主要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决不能忽视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重要问题,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党员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要充分认识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未来。另一方面,高校不同部门、群体的党员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职能,对理想信念的理解能力和实践主动性也各不相同,单一的文件传达和理论讲授很难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教育者要结合师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而不仅将高高在上的理想信念与具体入微的职业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而且将精神引领、思想教育、绩效考评三者结合起来,从而使宏大的国家叙事层面的理想信念逐渐转化为微观的不同党员个体的身体力行和自觉实践。另外,高校要抓住师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如针对个别党员文化素质不高、眼界不开阔、计较个人利益、不太关注学校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等问题,高校不仅要对这部分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物质利益和生活保障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助,还要多向他们宣讲学校的发展前景和本地区发展的成就,并给他们提供明晰的发展方向。

(二)用“建设什么样社会”之答调动高校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层面的内容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社会这一重大问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是社会成员工作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创新的重要源泉。只有以自由而平等的氛围为前提,以公正和法治的体制为保障,一个社会及其全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和活力才能够充分激发出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的崇高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体现,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当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深刻地回答了中国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浙江大学前校长竺可祯先生曾经说道,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波逐流。高校大多数党员都非常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经常思考和讨论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和现状,也十分愿意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加之许多党员都工作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担当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他们对“建设什么样社会”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而是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什么样社会”这个问题的权威回答,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思想疑惑,极大地调动了高校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用“培育什么样公民”之问促进高校的党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党员的作风则是党员的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层面的内容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的是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同样也是形象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的党风建设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加强道德修养,并在本职工作中身体力行。尤其是高校教师,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培育什么样公民”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用自己的学识素养、人格魅力、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他们自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国无德不立,校无德不兴。作风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教职工、学生,都必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拥有良好的道德践行能力,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慎独慎初慎微,以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才会成为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党风建设也才会具有长效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高校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虽然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高度的内容重合,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相关工作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和动力不强。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重要工作内容,但由于相关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也有限,虽然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尽心尽力,但协同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有时并不强。实践中,高校相关部门即使协同开展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往往也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的临时合作,协同创新的实效性也因此不强。其次,高校各部门职责定位所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相关教师承担,在教育内容、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方面均有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高校教师往往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但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和党建部门协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实践中,高校党建工作主要由学校党委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和推进,和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协同开展工作的义务和强制性,往往只是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的自由交流和有限合作,从而影响了协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将极大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但要将两者有机衔接、深度融通,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

(一)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协同目标

作为高校全局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而展开。面向教师的党建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豐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一些专业课教师因为专业背景和学科特色等原因,平时对党情国情世情关注不够,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为此,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通过传达、宣讲、教育、引领和带动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在正确的政治轨道上。面向学生的党建工作,主要是为了给广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并引导他们发挥榜样作用。高校要通过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通过党建相关部门与团学工作部门的联动合作,不断扩展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影响力。实践证明,高校党建工作主要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的,在“教书育人”全局工作中起着政治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高校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建工作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他们人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飞跃式发展,而且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协同目标,并将党支部、党总支等作为他们实现人生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二)以“落细、落小、落实”为协同原则

早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就曾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2 〕习总书记还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作出指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3 〕高校党建工作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需要遵循的同样是“落细、落小、落实”的工作准则。高校通过细、小、实的工作,在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着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提供层级载体;通过细、小、实的工作,使党建工作无处不在又不留痕迹;通过细、小、实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和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笔者认为,高校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党政互动、全员参与,就能够实现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项目合作为协同平台

高校在开展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时,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完备、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以保证协同创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动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光靠完善制度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具体的项目帮助其实现和检验。高校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组织领导、方案设计、思想政治考察、效能评估等环节,即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任务落实,并且要和绩效考核相挂钩。高校合作开展的项目既可以是党团活动、校园社团活动、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等,也可以是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校企联动、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高校在开展项目合作活动时,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又要体现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总之,高校党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内容重合。两者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标、以“落细、落小、落实”为原则、以项目合作为平台,协同创新、互促共赢、和谐共进,以坚定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进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階。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 人民日报,2014-05-05(0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