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体现
2018-05-14李成实
李成实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他综合运用实事求是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群众路线方法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为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实事求是方法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矛盾分析方法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群众路线方法要求党的一切工作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党的十九大报告;实事求是;历史分析;矛盾分析;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1-001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运用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运用与发展,为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实事求是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生动、精彩的论述,比如“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标”都是对实事求是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对实事求是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明确强调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比如,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基础比较扎实的工业化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拨乱反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恢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扫清了思想障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生动的实践足以说明,我们党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停滞不前。因此,无论何时,全党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根据。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方法,是判断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准绳。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来看,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方法,什么时候就能取得成功。实际上,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被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所充分证明,同样也会被我们党今后的实践所验证。同理,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自身工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领头羊,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方法,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与效果,也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人心的向背。因此,在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態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有过挫折和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全党同志都要有这种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二、坚持历史分析方法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会受到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问题要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就国情来看,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国情,也是最大实际。对我国国情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是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准确把握和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唯物史观认为,把握社会基本矛盾需要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状况。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讲,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样也会产生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矛盾。当然,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要用辩证的方法并从整体上来观察社会基本矛盾,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的发展状况,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与过去相比,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就国民经济总量来讲,当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结束了日本数十年位居世界第二的神话。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外,我们还有许多大事需要完成,比如,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如何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从经济方面来说,我国经济发展虽然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连续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保持,经济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些波动。这就需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认真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控制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消化前期的经济刺激政策。
就历史阶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新的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说明我国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开启新的征程,必将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了35个年头。大体来说,这35年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1982年到1992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思想上解决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到2012年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2012年到2017年为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重在践行党中央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到了这个阶段,意味着我国不再是要解决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强起来的问题。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的准确理解,都是坚持和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的结果。
三、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具有这样的地位是基于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就其实质而言,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解剖和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规律。因此,在认识事物、解决矛盾中,它是一种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对此作过详细的阐述。在分析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他认为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才能准确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在研究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既要研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也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研究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牵牛鼻子,要抓关键,抓核心。比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抓经济工作?这就得运用重点论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决定了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就要在供给侧方面下功夫。所以,党中央作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强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当然,唯物辩证法强调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要解决矛盾,首先要抓住重点,即抓住根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把它们作为解决其他矛盾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并深刻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矛盾。这同时也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和指导工作的特点,就是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牛鼻子。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又是内因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是由内因决定的。“就整个世界而言,一切矛盾都是世界的内部矛盾,世界本身就是它自己运动的原因” 〔3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自身。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是否同心同德,一致向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五年党中央干了许多必须干的事,干了许多大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得到逐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得到提高。除此以外,我党在全面依法治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内因分析法,始终坚持把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理论依据。当然,我们在运用内因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积极利用外因,创造外部条件,比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需要积极营造和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矛盾分析方法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是因为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阶段、方式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必然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如对上访问题的处理。同样是上访,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上访主体也各不相同,用同样的办法解决所有的上访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在实际工作中也行不通。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就很好地坚持和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義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最大的实际。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变,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依然没有变。“两个没有变”决定了全党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好国内的各种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判断,是结合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的准确认知得出来的结论,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结果。
四、坚持群众路线方法
事实一再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是否有成效,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形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解决了一系列难以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大事,特别是解决了一些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 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就意味着后面的五年扶贫工作必须全力以赴,丝毫不能懈怠,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为此,中央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脱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由此可见,党对农村工作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开展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当然,要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关键在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三是生态建设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是民生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解决民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多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五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邓小平当年一再强调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全面小康是物质、精神同步发展的小康。在物质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群众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吃不饱已经成了过去时。在精神生活方面,党加强了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精神文化的政策,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这些成就的取得,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讲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再次重申:“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1 〕人民的需求和期盼,是共产党人身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3〕李秀林,王 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75.
责任编辑 周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