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思考

2018-05-14马君

职教通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

摘 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但是,民族地区高职还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专业设置比例失衡缺乏特色和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要提升民族地区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结构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同频共振”、按照专业大类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和增强专业调整的及时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服务能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XJC880007);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B034)

作者简介:马君,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5-0018-06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强抓机遇受惠政策紅利得到快速发展,其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自2014年以来,为加快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内蒙古、广西、宁夏等自治区和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湖南、湖北和甘肃等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就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相应部署,破解民族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对职业院校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客观因素和自身软实力建设、办学理念滞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与非民族地区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归根结底这些差距表现为专业建设水平的差距。专业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万变不离的“宗”之所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皮”之所存,没有了好的专业就不可能附着好的师资、好的生源、好的硬件条件。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更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

一、民族地区高职专业服务能力的现状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布局结构

民族地区一般有两个口径,一个是指民族八省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三省),一个是指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17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根据教育部2017年5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来看(含民办院校),分布在民族八省区高职院校有208所,占到这些地方普通高校总数的47.71%,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15%;分布在5个自治区(含所属自治州)的高职院校有114所,分布在8个省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吉林、湖南、湖北、甘肃)的25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高职院校有23所,共计137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10%,这些院校主要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举办类型上看,公办院校为绝对主力,占总数的80%以上。从招生和在校生的总体情况来看,比较稳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源基础。(见图1、图2)

近年来,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培养了大量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得问题,从院校空间布局上来看还不尽合理,绝大部分院校和专业集中于自治区(自治州)首府和省会城市,还有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州没有高职院校,比如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6个自治州中只有一个州有高职院校,这意味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能直接得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少数民族地区适龄青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和诉求。总的来看,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73所地区、自治州、盟属高职院校无一所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行列。[1]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布局现状

为了深入地了解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情况,笔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的高校名单,根据各个高职院校最近一年的招生计划,对民族自治区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整理汇总,统计出各专业的设置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民族自治区内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近600个专业,覆盖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2]中的19个专业大类,其中旅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财经商贸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的专业开设率较高;(如图3所示)从专业设置的频次看,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工程造价、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如表1所示)

二、民族地区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职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3]和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4],三大产业对应的高职专业大类分别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应的高职专业主要是农林牧渔大类;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对应的高职专业主要是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利用、土木水利、装备制造、材料、化工与生物和交通运输大类;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对应的高职专业主要是轻工纺织、食品与粮食、电子信息、健康服务、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安与司法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从图3和表1中反映出的民族地区高职开设的专业大类和专业(种)数分布来看,呈现如下特点:(1)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规模最小,第二产业的专业规模居中,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最大,呈现“三二一”的分布态势;(2)由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较为热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和通讯技术等专业;(3)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

(二)民族地区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通过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民族地区现有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明显,部分院校的专业设置“随意性”较大,“一哄而上”的局面仍然存在。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调研,一味追求“热门”专业、“时髦”专业,专业体系杂乱,出现“人有我劣”的现状,导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比如,有调查研究发现,因缺乏整体谋划,贵州省民族地区(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所在地区支柱产业的协调度在0.33-0.65之间,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较为严重,专业重复设置率较高,其中,财经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重复率最高,民族地区的7所高职院校中有5 所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而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设置则相对较少,如化工产业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支柱产业,但当地高职院校涉及化工产业的专业数量为零,结构性矛盾突出。[5]无独有偶,从宁夏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的数量来看,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最大,占专业大类的64.71%,占专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与当地 “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明显不符。[6]

2.专业设置比例失衡缺乏特色。从图3和表1中可以看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主体专业大类和专业(种)数过于集中,三产比重偏大。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发展过快,开设的院校数多,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供过于求,专业缺乏特色,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国内其他非民族地区热点与冷门专业基本一致,地区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富有民族特色的专业设置较少。比如,通过对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分析可以看出,能够反映宁夏羊绒、枸杞、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等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缺失。一些民族地区处于农牧区(比如内蒙古),但相关专业设置较为滞后,反而开设了大量与自治区产业结构不相协调的“低成本”、行业性不明显的通用专业。缺乏特色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加上职业教育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下,没有特色的职业院校讲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也会进一步加剧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3.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职业院校不顾及自身实力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为扩大学校规模,拓宽招生渠道,在师资和实习实训条件不具备的情况盲目上马新专业,“贪大求全”,对已有专业改造不力,造成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师资匮乏,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比例较低,部分高职院校由中职及成人高校合并升格而来,办学层次虽有所提高,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影响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提升民族地区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专业结构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同频共振”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紧密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和对接地方产业需。政府要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引导和调整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和规模,逐步使服务三大产业的专业结构、在校生比例结构和优势专业的结构与民族地区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积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根据民族地区地方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紧缺人才专业、民族特色专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和能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专业的建设,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7] 因此,高職教育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积极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等加强专业建设,为行业企业量身培育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全力支持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还应积极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大潮,服务和助推城镇化建设,并开设相应专业,切实有效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按照专业大类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民族地区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围绕区域民族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国情、省情、市情。通过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8]因此,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轻装上阵,不贪大求全,做好减法,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1-2个专业大类,实现差异化发展。民族地区要结合现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扶强扶优,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专业,而对于与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不相一致、重复率较高或学校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专业可予以撤并,努力构建竞争优势要素明显、民族地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打造一批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专业。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不断增强所设置专业的特色。如内蒙古自治区部分职业院校可重点打造蒙医学专业,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可重点发展枸杞栽培与加工专业方向等。积极开设传承创新民族工艺、民族文化的专业,如农牧区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族餐饮、民族医药等专业,还可以开设与当地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民族歌舞表演、民族体育等专业。[9]总之,一定要立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专业大类,结合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不断凝练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方向,使得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达到“人优我特”的目标,争取“以特取胜”。

(三)增强专业调整的及时性与科学性

由于民族地区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过程中“贪大求全”的做法,使得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全,却忽略了专业设置过程中的内涵发展,使得所设置的部分专业过于“陈旧”,有的专业甚至有些“过时”。为此,要“审时度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立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对部分“不合时宜”的专业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另外,民族地区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倾向,使得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却忽视了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的调研。这样缺乏科学性的专业设置,使得民族地区的专业设置存在大量的重复,也很难使本地区专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变化、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对人才的新需求,在充分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论证,从而不断提高学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使得专业在同类院校中能够“脱颖而出”,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总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不断调适专业,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以特色谋发展,以品牌取突破,才能实现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晓敏.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现实考量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EB/OL].[2017-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3] 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三次产业划分规定[EB/OL] .[2017-4-10].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301/t20130114_8675.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 [EB/OL].[2017-4-10].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5] 史玉丁.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城协同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3):85-86.

[6] 马宝成,何万丽.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调整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31.

[7] 刘晓敏.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现实考量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18.

[8]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EB/OL].[2013-05-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s7055/201305/t20130527-152888.html.

[9] 黄进丽,布仁毕力格.内蒙古自治区牧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7(3):57.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 Ethnic Areas

MA Ju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s w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should do 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matching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mbalance in specialized subject settings,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specialized subject construction to be improved in ethnic area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 the minority areas,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structure should be "coincidental resonance" with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specialized subject categories to create brand and specialty specialized subject and enhance the timeliness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adjust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abilities; ethnic areas;industrial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