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研究之现状述评

2018-05-14郭赫男

职教通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

摘 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仅是我们了解他国职教体系及其发展现状的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本国职教体系的方法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仍存在研究“缺口”?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研究领域所涉及国别有所增加,主题有所拓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开展研究的趋势明显;但是,仍有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对职教国际比较微观层面;分专业与职业群与实证研究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去填补。

关键词:比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

作者简介:郭赫男,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经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1-0013-04

“人力大国”作为我国人力资本的特征之一,鉴于目前我国职教体系尚不健全,亟需完善,出于政策制定和体系完善的目的,借鉴国外已有经验便成了必经之路。因此,职教的国际比较研究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现状

职教国际比较研究既可看作是比较教育学科下的一个研究分支,也可以看作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科下的一个研究领域。总的来说,其研究内容就是对职教体系内部的某些现象进行跨地域、跨文化、跨国度的比较。[1]在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随后的20年里,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较少,涉及的研究对象也较为局限。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职教的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其特点可总结如下。

(一)职教国际比较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增多

改革开放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职教体系率先迈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但大多数研究僅是对上述国家职教体系进行非系统化的介绍和描述,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比较研究。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或者地区的职教体系走入国人的视线,我国学者对其职教体系的研究也逐渐从非系统化的描述性研究模式转向系统化的,同时,与我国职教体系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模式。

若将已有研究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维度进行划分,则可发现,在我国,几大热点关注的国家或地区为:欧洲的德国、英国、瑞士、丹麦、瑞典、俄罗斯和芬兰;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澳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若从经济维度上进行划分,上述国家和地区均属发达经济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职教体系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而备受我国学者的关注。

(二)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范围有所拓展

近年来,将国外职教体系整体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研究模式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将体系进行分解细化,并从中选取某个或几个组成部分作为比较的对象。财政投入、职教立法、质量保障、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和教学模式等则是我国学者较为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般认为,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可归为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为制度和体系以及影响其形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中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模式等;而微观层面的比较对象则为具体的教学过程 。[2-3]若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到这个三层模型中,可发现,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仍是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热点,而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则鲜少被涉及。

(三)职教国际比较研究分专业讨论的苗头略显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名词[4],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其含义也有所区别。[5]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它所涉及的职业群或专业群的种类是繁多的。例如,在德国双元制体系中共有326个培训职业[6];在我国2010年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划分出了19个专业群。[7]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职业教育所包含的各类专业群或职业群进行划一的分析和讨论,而不是对个别专业群或职业群进行独立研究;另一种做法是将以机器为工作对象的技术教育视为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其他的专业群或职业群,例如经济类、服务类的专业群或职业群。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做法或许是可行的,因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职教制度和体系等宏观设置不会因职教内部的专业或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但是若开展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时,这种做法就是不可取的。毕竟每个职业群或专业群有着不同的课程模式,且课堂内部的教与学也因职业或专业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近几年,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逐步开始对个别职业群和专业群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例如,郑建萍老师的研究领域为经济类专业的职业教育[8],鄢彩铃老师以及谢莉花老师的研究领域则为机械类专业的职业教育。[9-10]可以说,这种分专业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苗头在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这一领域中略显,但仍有很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二、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不足”

(一)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比较对象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缺失

如上文所述,在我国,发达国家或地区常被看作是比较对象,而发展中国家的职教体系却很少被提及。致使这种选择偏好广泛存在的内部逻辑在于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发达,一部分是缘于当地职教对其经济社会的贡献。通过开展与其的比较研究,可以探寻它的特殊之处,从而将这些特殊点运用于我国职教体系的建设。以上述逻辑为起点的研究体现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两个作用,即寻找特殊性和寻找最优模式。然而,比较教育研究还有另外两个作用,即寻找发展趋势和寻找发展共性。[11]为达到后者的两个研究目的,则需选择具有相似背景的比较对象,这种做法也被称为最相似比较对象的研究设计(the most similar cases design)。[12]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与其他具有相似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做横向对比,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在这些具有相似北京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共性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这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补。

(二)在微觀层面进行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不足

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更确切地说是课堂内教与学的研究,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教育研究的重点。[13]在普教领域,尤其是在数学学科,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早已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4]在德国的职教研究领域,类似研究也已逐渐受到了关注。但其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本国内部,相应的国际比较研究还未被涉及。[15]在我国的职教研究领域,类似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课堂是教与学发生的场所,是各类教育政策最终落实的地方,同时,也是体现教育质量的最有力的证据。在我国,开展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目的多为去寻找国外职教体系的特殊性以及适应我国发展的理想型。但是,仅通过对宏观政策和中观课程的分析去判定某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效性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只有通过对具体落实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判断这些政策和体制是否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型。

此外,开展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仅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较多。一方面,研究者需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去了解所对比国家或地区的职教体系,这是开展微观比较研究的前提。另一方面,研究者需要走入学校、走入课堂去调查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纵然在开展此类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此类研究不仅具有可行性,还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亟需加强

如上文所述,虽然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开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十分欠缺的,所以亟需加强。同样,在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师范类院校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另一类则为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职业学校教师。第一类研究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较少有人同时具备某学科的专业背景;第二类研究者具有学科专业背景,而研究能力较弱。他们在开展某专业或职业的国际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研究短板。笔者认为,若想解决上述困难,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师范类院校职业教育专业应重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优化培养模式,在招生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第二,在职业院校教师继续培训的过程中,应将提升研究能力视为培训重点,并鼓励这些潜在的研究者开展某专业群或职业群的研究。

(四)以实证为基础的国际比较研究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模式,是将国外的一些政策文本翻译成中文并将其与我国职教体系的相关层面进行并列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文本分析”则是最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就是说,研究者所掌握的信息多来自于政府或学校等机构发布的“官方”信息,而非通过直接或间接体检所得来的“实证”信息。而“官方”信息在实证研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在开展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时,上述研究模式更是不可行的。因为,在“官方”信息中很难找到教与学的相关信息。上文中已经提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会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点,那么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模式也将成为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式。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应转变研究模式,从以文本为主的比较模式转为以实证为基础的国际比较模式。

三、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21世纪以后,我国学者在职教国际比较研究这一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有所增多;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有所拓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研究正在涌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仍存在很多未涉及或需要加强的领域:开展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开展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加强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推广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上述空白研究领域的填补,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国外职教体系,更能够使得我们认清我国职教体系优劣势,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和建议,进而为我国建设人力强国这一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Georg W. Vergleichende Berufsbildungsforschung[M] // Handbuch Berufsbildungsforschung. 2 ed. Bielefeld: wbv, 2006: 186-193.

[2] Koch R. Perspektiven der vergleichenden Berufsbildungsforschung im Kontext des europ?ischen Intergrationsprozesses[J]. BWP, 1991, 20(2): 14-19.

[3] Pilz M.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into Voca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M] // Pilz M. 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 Changing World. Wiesbaden: Springer VS, 2012: 561-588.

[4] Keating J, Medrich E, Volkoff V, Perry J. Review of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across Three Regions under Pressure of Change [EB/OL].[2017-09-11]. 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10348.pdf.

[5] Grollmann P.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 Methodology Consideration [M]// Rauner F. Handbook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Dordrecht: Spring-Verlag, 2008: 253-259.

[6] BIBB. Datenreport zum Berufsbildungsbericht 2017[EB/OL]. [2017-9-11].Bonn: Bundesinstitut für Berfusbildung..https://www.bibb.de/dokumente/pdf/bibb_datenreport_2017.pdf.

[7]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EB/OL]. [2017-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cmsmedia/d-ocument/2010/6/doc95222.pdf.

[8] 郑建萍. 德国专业教学论研究综述 — 以经济教学论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1(19): 33-37.

[9] 鄢彩铃, 许静静. 课程开发中的工作过程知识分析 — 以德国光伏系统安装技工为例[J]. 职教研究, 2015(36): 17-21, 30.

[10] 谢莉花, 苗耀华. 职教师资培养的职业科学和职业科学课程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 5-13.

[11] Schriewer J. Vergleich als Methode und Externalisierung auf Welt - Von Umgang mit Alterit?t in Reflexionsdisziplinen[M] // Baecker D, Luhmann N. Theorie als Passion.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7: 629-668.

[12] Mill J S. Two Methods of Comparison[M] // Amitai 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Bosten: Little Brown.1970:205-213.

[13] Broadfoot P. Comparative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00, 36(3): 357-371.

[14] Stigler J W, Gonzales P, Kawanaka T, Knoll S, Serrano A. The TIMSS Videotape Classroom Study - Methods and Findings from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Project on Eighth-grade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EB/OL] .[2017-09-11].https://nces.ed.gov/pubs99/1999074.pdf.

[15] P?tzold G. Lehr-Lern-Methoden i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 [M]. Oldenburg: Bis, Bibliotheks- und Informationssystem der Univ, 2003.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
基于国际视角的《政府会计准则——文物文化资产》探微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购物免税与退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启示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大额存单制度的对策建议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环保税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政策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