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在当代策展中的价值体现
2018-05-14杨俏丽
杨俏丽
内容提要:高新科技背景下的新时代,策展行业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特别体现在培养互联网思维,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借助科技手段,推进展示场所的数字化建设,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深挖展品背后的故事等一些方面。
关键词:策展;互联网思维;资源整合;创新
何为策展,其英译curation,即策划、筛选并展示的意思。早期定义是艺术展览活动中的构思、组织、管理工作。在当今的现代定义指在中国文化创意、艺术文化领域,通过创意构思、资源整合(人脉、文化艺术、渠道、媒体)等智慧劳动,链接中高端品牌、文化、艺术项目与社会大众,使活动、展览、演出发挥高效系统专业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
策展这一词在中国出现仅20来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被推到整个艺术生态的重要课题。由于博物馆、画廊、现代美术馆雨后春笋般涌现,策展也越发重要。在各种展览中,策展者站在最闪耀的地方,把控着整个局面,光鲜与荣耀似乎都有。他们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让当代的策展事业方兴未艾。可以说,社会上一切展示性的活动都离不开其背后的展览策划。伴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手段光怪陆离地登场,令如今的策展团队更平添了怀疑意识、危机意识,甚至也有人质疑:策展何为?质疑策展人立场缺失、艺术感阙如,同时也有人反复强调策展人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兴趣”“专业度”“情怀”。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策展人所面临的新的社会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使现今的策展与以前相比有了大的飞跃,较好地完成了策展的现代转型。这特别体现在培养互联网思维,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借助科技手段,推进展示场所的数字化建设,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深挖展品背后的故事等几个方面。如何讲好陈展故事,提高展览策划的吸引力,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策展团队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网络全球化、移动终端普及化的时代,培养互联网思维,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促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与场馆展陈融合,是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展厅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越来越不可或缺。2017年在深圳举办了一场令人震撼且陶醉的高科技艺术影像展,这个展是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日本艺术团体teamLab策划的展览。该团队2001年创立于日本东京,团队成员现在近400人,包括艺术家、计算机工程师、建筑师、CG动画师.应用设计师甚至数学家等。该团队在全球非常活跃,主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与观者进行互动,形成极具想象力的浸入式观展体验。科技运用在其展览作品中无处不在,大大拓展了艺术的边界。teamLab通过这种观展体验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引发了社交网络上的话题性讨论。该团队标志性作品《花之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是用电脑程序打造出的梦幻虚拟花海,运用电脑技术实现了与置身其中的观看者的实时互动。teamLab将虚幻与现实同时摆在了观众面前,继而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从而引发人们产生这样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发达,将我们带向了一个重新认知自我的角度——“我们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而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而这又有何意义”。
融入高科技的策展可以说是一场声光电的立体表演和多维展示。如琶醍艺术创意展,全息高科技一次看完西方美术史,光听这个创意就觉得令人震撼。全新的360度环绕沉浸式观展空间,结合全息影像技术打造极具震撼性的大师级作品动态展览空间,按照时间顺序次第展现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17位艺术大师的近500幅作品,在艺术大师数量和作品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再比如《天使》,使用了3D多媒体全息技术,让观众能够与飘浮在空中的天使进行互动。这种3D错觉艺术给观众带来艺术欣赏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作者通常使用绘画中的远近法、阴影法,以及俗称的障眼法,同时加入技术与创意,再配合各种灯光效果,打破观众原有的视觉平衡,形成超立体的现实感。这种展览方式打破了以往展览的法则,可以让观众以全新的方式与经典艺术互动,他们可以融入任何一个作品中去,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同时将艺术家不同作品中的相同元素提取出来,利用多幅作品合成动画效果并与真人互动。在宝安展览馆展出的高科技画卷上,策展团队参照《清明上河图》采用3D数字动画技术绘制而成,里面200多个人物动态展现,对宝安的城市变迁、历史进化做了全新演绎。故宫博物院在展现国宝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时也在展厅中用高科技重新演绎了提炼过的《千里江山图》,令人耳目一新。材料与技术的改变体现了作品内在精神的新倾向。当下的装置艺术创作倾向于与新的科学、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所代表的科技有关的一种理性精神和创新精神。策展不再是如前人的簡单布置与陈列,策展人就更加像一个导演,需要更加立体地呈现一件作品。
不可否认,高新技术作为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策展中我们应该想到,过分强调新材料、高科技,或许有某种潜在的危险。正如同样运用高科技创作的艺术家张小涛在观展之后说言:“新媒体往往容易用一堆声光电复杂技术堆砌出来花里胡哨的图像来吸引眼球,没有人和社会的温度的媒体实验就只是在技术层面的耍流氓,媒介的背后有什么呢?艺术家做的不只是媒介技术的简单升级,无论你用什么媒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变。”科技与策展也有可能给人带来困惑,然而任何事物相对而言都有利弊。作为艺术策展从业者,我们应该感谢新科技,它让我们拓展了美的形式和视觉传达途径。传统书画的展陈修复,同样需要高科技的辅助,运用高科技讲好传统书画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更好地把中华文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