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陷阱

2018-05-14郑付忠

书画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徐悲鸿陷阱言论

郑付忠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西泠印社等主办的全国展中获奖、入选近20次,在省、市展览中获奖、入选50余次。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项(在研),曾于《中国书法》《书法》《艺术百家》《民族艺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书法研究》《书谱》《中国文物报》等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20余次应邀参加全国书学研讨会。

2010年北京九歌国际拍卖公司以7280万元拍出冠名徐悲鸿的油画《人体蒋碧微女士》,然而之后却被证实为伪作——只不过是中央美院学生的习作而已!细看画面不难发现,画中模特粗壮、健硕,分明是一位劳动妇女,怎么能与出身名门的蒋碧微相比呢?加之这个不土不洋的画名,基本可以判定为赝品了。但之所以有人愿意相信这个陷阱,据说是徐悲鸿长子徐伯阳出具了“真迹证明”。资料显示徐伯阳幼时确曾随父学习过初步的书画知识,后来还进入了北平的西画系就读,但不久便转到了音乐系。对此,作为父亲的徐悲鸿表示尊重其选择。也就是说,徐伯阳除了与徐悲鸿的亲子关系外并无足够的专业学识来确保其“真迹证明”成立,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却愿意相信这样的“证明”,结果跳入艺术的陷阱,搞得遍体鳞伤。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在动因。当代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足非但没有解除人们的精神焦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空虚感。于是有人开始涉足艺术圈,对艺术品的追逐和艺术话题的关注成为缓解人们文化焦虑和精神空虚的一剂良药。这种一窝蜂涉足艺术领域的现象,有点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经商浪潮,一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便开始编织各种关于艺术品、艺术交易市场的谎言,制造种种交易陷阱。

艺术的陷阱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越是发达的地区越是陷阱频发。北京、上海、广州是艺术品生产和交易的核心区,也是艺术陷阱的重灾区。我们常常会接到来自各地的莫名邀请,比如“某某精英班邀请您”,通常都是打着“书法名家授课”的口号。实际上多是课程短、收费高、大而空的烧钱项目(当然也不排除有的集训班确系名家领衔或客串,各取所需,亦无可厚非)。参加这样的集训结业以后,除了几张名人合影和几張呵佛骂祖式的“创作”之外,我们很难想象短短几天的吃喝玩乐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收益。

如果说上述艺术陷阱还属于低级伎俩的话,那么借着某组织或政治部门的噱头招摇过市无疑是艺术陷阱的升级版,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号召力。这种陷阱通常以“某某国际组织征集实力派艺术家名录”的形式出现。其实所谓的组织部门是捏造的,是彻头彻尾的骗局,不过是自封头衔、私刻印章后的华丽转身,比如“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国家书画家联合会”等。这种组织主要针对那种离退休干部、中老年艺术爱好者。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这类人群很容易被虚荣的浮名俘获,花大价钱只落得个证书,结果还自以为大器晚成,拿着证书到处宣扬。如果这种民间组织被识破的话,则陷阱升级,竟敢打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某政府部门的旗号组织各种活动。无论骗术如何改头换面,最终不过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有偿性服务”。较之这些陷阱而言,尚有—种舆论陷阱容易被忽视,最常见的就是所谓“专家”的公开演讲。我们常常会慕名前去聆听这些专家的讲座。专家被捧得很高,其大谈关于艺术学习的“秘籍”,强调艺术学习应该“前半生临摹,后半生创作”。当被质问“如果活不到下半生怎么办”时,专家的答案是“那只能证明你不适合搞艺术”;当被问及专家本人目前“属于前半生还是后半生”时,得到的答案更雷人,“我用半生的时间在思考这个问题”。总而言之,这些都是玄之又玄的言论。他们只求标新立异、场面轰动而不负言论责任。还有一种言论陷阱值得警惕,即所谓的艺术“完美论”:强调搞书法的要和作家比学问,搞国画的要和书家比写字,搞理论的和搞实践的比创作等,诸如此类的言论都是被“完美的陷阱”束缚了。追求完美是一种境界,本无可厚非,但能臻此境者凤毛麟角,专注并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已然值得尊敬了,愣是把天才的选项赋予普通人是值得商榷的。因此,走出完美的陷阱,释放无谓的压力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警惕艺术的陷阱,走出骗局的阴霾。当利益来得毫无头绪的时候,一定要细瞧分明;当所谓的权威发布过激言论的时候,须三思慎行。

猜你喜欢

徐悲鸿陷阱言论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墨猪图》
他们的言论
陷阱
言论
徐悲鸿的底线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
自由总是相对的,言论不是随意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