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为何不读书

2018-05-14杨河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请举手听者阅读者

杨河源

前不久,一家大型国企为新进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我受邀主讲阅读。我开宗明义,希望有积极互动,作为一位不敢夸口经验丰富,但至少教训不少的“资深”阅读者,我会针对听者的具体要求,给出自己的经验分享———我交过的“学费”,大家可以免交或少交一些。可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现场的冷遇,让人沮丧。

正式开讲前,我做了个口头调查:平均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书的,请举手!举手者不到十分之一。因此,大概可以断言,那拨大学生们,绝大多数并未养成阅读的习惯。而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继续保持传统课堂的慣性———只听讲、接受被动的灌输与填鸭而不讨论;而且,又沿袭传统文化“讷于言”的惯性,迫于群体压力,不敢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团体中发声。

总之,通过见诸媒体的报导以及我自己的观察,都指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阅读者数量相对较少,人均年阅读量不高。何故?追根溯源,青少年时代,没能培养出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根源所在。阅读能力如何培养?窃以为无甚高论,不过就是让孩子从小爱读书多读书,然后有一定阅读量的累积了,能力和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比如,对于小学生,每天规定孩子至少阅读一刻钟的闲书———按照正常播音速度,平均每分钟250字———那么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坚持下来,一年也能阅读一百万多字了。这样日积月累,阅读习惯便会养成。

只是,为何我们连每天一刻钟都抽不出来?也许,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认为阅读需要大块完整的时间,都没认识到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习惯就是从细微处养成的。

另外,当下人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使得教育变成一种竞争———在“0岁方案”大行其道、“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为金科玉律的大背景下,缓不济急的“阅读”,只得抛弃了。

网络上有一段小文:“当今海淀区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一帮从小不用父母辅导作业,啥补习班也没上过,天天玩还次次考满分的学霸家长,与一帮天天被逼着上各种补习班,没时间玩还啥也学不明白的娃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段戏仿,真不能简单当个段子看。

猜你喜欢

请举手听者阅读者
睁眼午睡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劳工(外二首)
镜头中的阅读者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三人成虎
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