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分析

2018-05-14谢秀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

谢秀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行教材的编排和呈现方式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和学校生源的参差不齐等,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27-01

学科间的综合恰恰反映在解决数学应用题上,学生往往要综合各科知识进行解答;应用题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日常生活、建筑施工、化工生产等方面,需要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因此,加强应用题解题研究对于渗透数学思想,培养高年级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升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1创设现实情境,激发交流的欲望。在教学高年级下册有关利率的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自己从网上、去银行或问妈妈等身边的人了解存钱的一些知识,如存期,利息,存单等现实生活情境,启发他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解决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1.2用简明精练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高年级学生用简明精练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尽量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如在教六上教材分数应用题时,开始我试着启发学生先说,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师随机点拨,要让学生学会把解题的思路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再听一听同伴是怎样思考的,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经过一学期的这样反复训练,每个学生对应用题思路的表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多数学生都能用连贯而完整的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3进行小组合作,培养数学能力。小组活动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如在教学高年级下册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时,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事先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纸发给每个小组,先让学生用老师给的材料围成一个圆柱,并想办法求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解决,提高合作技巧。再全班进行交流,生生之间答疑,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引导,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探究结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解题能力

2.1设计猜想与探究的内容,培养探究能力。富有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解题是为了实际需要。如高年级下册进行"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想、联想,"今天我们学习求圆锥的体积,大家想想圆锥体积怎么求呢?我们已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能不能想办法求求圆锥的体积?"再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沙子、水及各种圆柱、圆锥的学具,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试验。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结论: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亲自验证猜想,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解题能力。

2.2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注意选择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过的问题。如高年级下册例7:求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上细下粗的瓶子),首先讓学生观察,这个瓶子的形状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利用公式直接求容积。再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以前我们学到的转化思想把他变成圆柱呢?学生很快会想到在五年级学计算梨的体积时也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运用迁移分析这道题。把不规则容器的容积转化成两个底面积相同,高不同的圆柱体积之和。经过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及时回顾与反思,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

2.3设计训练学生思维良好品质的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习题进行练习。如我在讲完长方体表面积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要建一个长50米,宽20米,高30米的游泳池,且每平方米需要的瓷砖市场价为200元,请问要将该游泳池造好需要多少钱?"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是求六个面的面积),但实际上要求游泳池五个面的面积(不求上面的面积),求出表面积之后,还要把表面积转化成要用的钱数。解题过程包含了两个思维过程。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组每学完一部分的应用题,总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作业或活动,培养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在学完百分数应用题之后,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办手抄报,可以写数学日记。讲完三种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之后,开展我是小小"统计员"活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结果提出你的意见等,如统计A、B冰箱1到6月的销售情况,就能确定今后要多进哪种品牌的冰箱了。每学期都会安排实践活动,如"节约用水"、"北京五日游"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确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倪红梅.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 期)2013

[2]许晓鑫.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谈.[J].基础教育研究(24 期)2013.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