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分析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18-05-12江笑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江笑贞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用产后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疾病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6周第一次复诊、产后

25周第二次复诊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3.24%、16.2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8%、48.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前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25周对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给予产后随访干预后可有效降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疾病认识。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随访干预;血糖控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108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产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糖代谢紊乱疾病。病理基础主要以糖调节受损、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耐量异常等[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孕妇在妊娠期长期处于高血糖中, 会导致血糖代谢异常发生, 极易导致器脏损伤、微血管炎性加重, 甚至导致在产期母婴并发症产生, 严重危害着母婴的生命健康。随着疾病知识的推广, 部分患者意识到妊娠期糖尿病带来的危害[2]。目前, 本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干预, 对其血糖控制有积极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24~35岁, 平均年龄(27.14±2.16)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5例, 高中学历为12例, 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20例;餐后2 h血糖水平>8.50 mmol/L 7例。观察组年龄25~37岁, 平均年龄(27.23±3.06)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6例, 高中学历为10例, 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21例;餐后2 h血糖水平>8.50 mmol/L 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观察情况。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产后随访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饮食控制: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制定不同膳食方案, 注意摄入食物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含量, 并合理搭配脂肪与蛋白的比例, 鼓励并指导患者多摄入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②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工作日常及机体情况, 确定患者所能接受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方式, 制定每周运动方案, 可通过慢跑、散步、瑜伽等方式进行锻炼, 并保证每次锻炼时间≥30 min, 每周至少进行3次锻炼。③知识宣教:将高血糖、妊娠期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 发放产妇健康手册等,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并向患者说明产后随访干预的作用, 使患者感到其重要性, 积极配合产后随访干预的实施。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6周第一次复诊耐糖量异常例数及25周第二次复诊耐糖量异常例数, 并计算其对应时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情况评分, 在产前产后6周、25周分别向两组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表, 共50道条目, 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疾病认知度越高[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产后6周第一次复诊对照组耐糖量异常例数为28例, 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75.68%(28/37);观察组耐糖量异常例数为16例, 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3.24%(16/37);观察组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 P<0.05)。产后25周第二次复诊对照组耐糖量异常例数為18例, 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8.65%(18/37);观察组耐糖量异常例数为6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6.22%(6/37);观察组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 P<0.05)。

2. 2 两组患者产前、产后6周、产后25周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产前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25周对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常伴随严重慢性并发症。而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糖代谢紊乱疾病, 其主要表现症状为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降低等糖代谢异常, 同时包括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及空腹血糖不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孕妇妊娠期长期进行不合理饮食, 缺乏运动与相关疾病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随之增加。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症、难产等, 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全[4-6]。因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临床干预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及医疗人员护理工作不到位等其他因素, 造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失访, 使患者病情加重, 增大母婴伤害性。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 医护人员越发重视产后随访干预对患者的重要性。饮食护理是控制糖尿病升高的有效护理方式之一[7-10]。

对患者进行随访, 加强患者血糖情况的检测, 针对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有效指导患者生活方式, 对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上的指导, 热能增加量控制在15%~40%之间, 严格把控患者体重增长,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患者对糖尿病形成的风险忽略态度, 使患者意识到糖尿病带来的危害,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通过采用适合患者的运功方式, 增强患者机体正常运作。并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 及时追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产后6周第一次复诊、产后25周第二次复诊观察组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前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25周对疾病认知情况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干预, 不仅有效降低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造成的伤害, 在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认知水平的同时, 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干预, 可有效控制血糖, 并提高患者疾病知识。值得临床上进一步采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作用分析.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1):188-189.

[2] 赵青.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2):247-248.

[3] 李芳, 陈国英, 徐德佳,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的影响.内科, 2016, 11(1):136-137.

[4] 何雅萍.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20): 2741-2744.

[5] 兰广珠.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7): 339.

[6] 刘正云, 金焱, 吕焱, 等.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随访及临床干预必要性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9):4188-4189.

[7] 吴红花, 杨慧霞, 郭晓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后随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4):227-231.

[8] 倪美兰, 王金莲. 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认知情况的影响.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7):13-15.

[9] 陈步云, 方晓纯, 李佳梅, 等. 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8):1108-1109.

[10] 李文蕾. 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结局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1):121-123.

[收稿日期:2017-09-29]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孕妇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