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2朱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朱岩

【摘要】 目的 研究產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PFMT)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接受电刺激+生物反

馈+PFMT联合治疗PFD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治疗效果, 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至产后3个月, 治愈76例, 治愈率为44.97%;显效58例, 显效率为34.32%;无效35例, 无效率为20.71%;总有效率为79.29%。根据治疗结果将76例治愈患者作为治愈组, 93例未治愈患者作为未愈组。两组患者产次、肌电位值高低、盆腔器官脱垂(POP)严重程度、PFMT的依从性、有无阴道哑铃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8、15.777、13.186、18.149、6.477, P<0.05);而两组体质量指数、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结果显示PFMT的依从性、肌电值位高低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对PFD疗效显著, 其中PFMT的依从性、肌电位值高低对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有影响。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康复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electric stimulation + biofeedback +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 combined treatment] on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69 PFD patients with electric stimulation + biofeedback + PFMT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rative efficacy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multiple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Following-up to the postpartum 3 months, there were 76 cure cases, with cure rate as 44.97%, 58 effective cases, with effective rate as 34.32%, 35 ineffective cases, with ineffective rate as 20.71%,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9.29%.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76 cured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ured group, and 93 untreated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uncured group.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number of births, electromyogram value, severity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compliance of PFMT, and treatment of vaginal dumbbells (χ2=13.348, 15.777, 13.186, 18.149, 6.477,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mass index, mode of delivery and birth weight of newborn (P>0.0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liance of PFMT and electromyogram value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e factors (P<0.05).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efficacy on PFD, and compliance of PFMT and electromyogram value have an impact on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近年来, 随着盆底电生理学和腹盆腔动力学的发展, 人们对盆底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盆底康复治疗指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盆底康复器及其联合治疗等物理方法, 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的最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产后是防治PFD的重要阶段和最佳时机, 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产后PFD的发生率[1]。本文研究电刺激+生物反馈+PFMT联合治疗对PFD的治疗效果, 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为规范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PFMT联合治疗的169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剖宫产81例, 经阴分娩88例;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分期:0度26例, Ⅰ度124例, Ⅱ度19例;配合阴道哑铃治疗42例;平均年龄(28.35±2.41)岁, 平均体重指数(25.36±1.43)kg/m2, 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3.54±0.34)kg, 平均产次(2.38±1.06)次。入选标准:①于产后6~10周进行盆底筛查的产妇;②盆底肌力<3级;③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或子宫脱垂者;④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3次;⑤认知正常;⑥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能进行完整疗程的治疗。

1. 2 方法

1. 2. 1 仪器设备:采用法国PHNEIX 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1. 2. 2 治疗方案: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PFMT联合治疗, 康复前评估患者盆底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因、症状、敏感性、测得肌力情况等因素, 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2次/周, 30 min/次, 10~15次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至产后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①盆底肌力:治愈:肌力达到5级;显效:肌力升高2级或以上;无效:肌力无变化。②器官脱垂:治愈:POP-Q分期为零;显效:POP-Q分期减少1个级别;无效:POP症状无缓解。③SUI:治愈:漏尿症状消失;显效:漏尿次数减少50%;无效:漏尿症状无缓解。①~③均为治愈记为治愈;①~③中有治愈及显效, 且没有无效记为无效;①~③中若有1项无效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并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 计算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确定与疗效相关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随访至产后3个月, 治愈76例, 治愈率为44.97%;显效58例, 显效率为34.32%;无效35例, 无效率为20.71%;总有效率为79.29%。

2. 2 影响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治疗结果将76例治愈患者作为治愈组, 93例未治愈患者作为未愈组。两组患者产次、肌电位值高低、POP严重程度、PFMT的依从性、有无阴道哑铃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8、15.777、13.186、18.149、6.477, P<0.05);而两组体质量指数、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结果显示PFMT的依从性、肌电值位高低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康复治疗, 以盆底电生理及盆腹动力学为基础, 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刺激或收缩盆底肌肉、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 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马乐等[1]认为盆底康复是防治PFD首选一线措施。本研究显示, 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PFMT联合治疗, 疗效显著, 治愈76例, 治愈率为44.97%;显效58例, 显效率为34.32%;无效35例, 无效率为20.71%;总有效率为79.29%。

盆底组织损伤早期阶段的改变是盆底电生理特性变化, 而盆底肌肉的肌电位值是盆底基础的电生理指标, 和参与盆底收缩运动的肌纤维数量呈正比,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盆底组织受损程度, 与SUI和POP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 可用于盆底功能的受损程度及治疗疗效评价[2-5]。本研究结果显示肌电位值越低, 治疗效果越差。因此治疗时应根据肌电位值的情况来选择电刺激的治疗次数与时间。

本研究显示PFMT的依从性差是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 PFMT通过患者自主有意识地对肛提肌群进行收缩锻炼, 增加肌肉力量, 加强控尿能力, 促进盆底血液循环, 使肌肉健壮富于弹性[3]。产妇可居家进行以巩固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从而有效提高盆底康复疗效。廖秀娟等[6]研究显示PFMT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排尿情况及盆底功能, 所以提高PFMT患者的依从性变得十分重要。

另外, 本研究中阴道哑铃法虽然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但它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 产妇在家自行锻炼, 可辅助康复, 对疗效有促进作用。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或疗效不佳者, 配合使用阴道哑铃, 明显提高疗效。POP严重程度、产次对疗效影响较小, 表明盆底康复治疗对轻、中度PFD及不同产次的产妇, 均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但未愈组POP较重, 说明盆底功能受损越重, 治疗效果越差;每次妊娠与分娩使盆底组织累积受损, 而产后早期人体机能处于恢复中, 是治疗的最佳时期[7], 应尽早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 产后及时有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主要是电刺激+生物反馈+PFMT联合疗法, 可以加强盆底肌的收缩力, 降低SUI和POP的发生率, 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女性PFD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严格选择适应证, 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PFMT的依从性、肌电位值等对治疗疗效有影响, 存在以上因素时应适当增加治疗疗程或尽早配合使用阴道哑铃, 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乐, 刘娟, 李环, 等. 产后盆底康复流程 第一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意义及基本原则.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4):314-321.

[2] 李环, 龙腾飞, 李丹彦, 等. 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6):522-529.

[3] 刘娟, 葛环, 李环, 等. 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二部分:康复评估——病史收集、盆底组织损伤及盆底功能评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5):426-432.

[4] 陈佳, 罗欣, 王龙琼. 第二产程时间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32(1):27-29.

[5] 李晓霞, 夏泳, 郑琳.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6):442-444.

[6] 廖秀娟, 胡志华. 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120-121.

[7] V?llestad NK, Stuge B.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covery from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09, 18(5):718-726.

[收稿日期:2018-01-10]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