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8-05-12黄伟生夏结婷
黄伟生 夏结婷
【摘要】 目的 探索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依据抽签化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 h及1、7 d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且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超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by lottery grouping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h and 7 d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67% than 6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adverse event rate as 3.33% than 2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igh safety.
【Key word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afety
腦梗死发生率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上升。脑梗死具有复发率高、病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早期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从而导致发病, 又称之为中风、卒中, 目前常实施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 其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但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多, 对其疗效开始产生不少争议性 [1]。而本文旨在探索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抽签化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瘫、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头晕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②患者经CT、X线、心电图等检查, 均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③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④患者发病时间均<4 h。排除标准:①正在进行抗凝治疗患者;②存在脑功能严重缺损患者;③CT出现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和颅内出血患者;④具有近期内头部创伤史、大手术史、动脉穿刺史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64.85±3.19)岁, 平均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2.86±1.05)h。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64.12±3.28)岁, 平均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2.54±1.1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包括实施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抑制剂等治疗,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 早期可维持剂量为300 mg/次, 1次/d,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改为100 mg/次, 1次/d。对于脑水肿患者可加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
1. 2. 2 观察组 采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在3 min内通知医生, 且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生命体征测量, 而医生需在5 min内完成体查、询问病史等工作, 对于疑似为脑卒中患者, 需启动绿色通道, 且给予心电图、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 并加以心电监护血氧等检测, 给予吸氧, 开放静脉通道, 抽血进行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清离子、血型、血常规等检查工作, 并通知CT室做CT检查, 同时邀请神经内科医生急会诊, 在15 min内完成CT检查和影片读取工作, 对于符合进行溶栓患者需转入卒中单元。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在选用剂量时需根据患者体重制定, 0.9 mg/kg, 最大剂量≤90 mg, 常规情况下先静脉注射10%的阿替普酶溶解生理盐水, 随后将剩余的90%加入输液泵中控制滴速, 确保在60 min内滴注完 [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 h、1 d、7 d)、治疗效果、不良事件(脑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出血)發生情况。治疗效果参照文献[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6 h及1、7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属于渐进性发展,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需加强溶栓治疗, 而溶栓治疗也存在时间限制, 即时间窗 [3]。曾有报道提到, 时间窗存在的基础为缺血性半暗带理论, 其认为中心坏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属于一个生理、病理转化过程, 而通过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 能够减少缺血性坏死, 及时恢复血供 [4, 5]。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病残率, 还能够恢复脑血运, 尽早开通闭塞脑血管, 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缓解神经细胞和其功能的损害, 恢复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流供应 [6, 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6 h及1、7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挽救缺血半暗带中的脑细胞, 迅速恢复血流, 避免脑出血、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且能够减轻再灌注损伤, 限制梗死面积扩大, 提高再通率[8]。
综上所述,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副作用小、应用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能够快速恢复血流再通, 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 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道构建专家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9):995-998.
[2] 佟静, 刘宝戈. 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12):1155-1158.
[3] 周勇, 李和永, 侯春风, 等. 绿色通道模式下血管内介入灌注治疗急诊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1):78.
[4] 徐霁华, 秦伟, 袁俊亮, 等. 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超高龄患者脑梗死. 山东医药, 2017, 57(15):68-70.
[5] 张萍, 张永巍, 吴涛, 等.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7):343-347.
[6] 魏海东.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7):189-190.
[7] 陈耀华.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0):56.
[8] 杜艳丽, 陈霞, 韩宗利. 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1):88-90.
[收稿日期: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