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赏析
2018-05-11屈月涵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屈月涵(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古典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相对较多,但在诸多作品中唯有《阳关三叠》的脉络最为清晰,新时代文化环境下,传统古典乐重新迸发出新的魅力,借助古典音乐来改编钢琴曲这一方式,能够将优秀传统古典音乐在广泛的范围内流传,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本文着重从古曲借鉴和情感表达两个层面来分赏析《阳关三叠》。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由来
从我国传统古典乐的类型上看,《阳关三叠》在类型上属于古琴曲,包含了多段乐章。这首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抒发送别友人之情的诗,下一句诗句倾诉了作者面对友人离别愁上心头的微妙心境,但并非忧伤之情,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殷殷期望,因此在曲调上更侧重于欢快明朗的节奏,在送别友人出了阳关之后,友人将独立一人离去,旅途中会面临寂寞和未知的辛劳,于是王维借助一杯包含殷切期望和热情的美酒来表达双方的惜别之情,同时蕴藏的深切关爱与美好祝福,传递到了友人心中,惟愿朋友一切美好。唐时,人们称曲目为《阳关》,北宋时期,被人采用三叠唱法,由此改变了声多词少的唱法缺陷,实现了词曲协调统一,解决了诗词与乐理之间的冲突,这首曲子被后人命名为《阳关三叠》。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对古曲的借鉴
(一)借鉴古曲的音色
1.散音的音色借鉴
所谓散音是指古琴中的空弦音,具有浑厚的银色,所产生的共鸣较为强烈,从声音上较为洪亮,并且带有较长的余音。在钢琴曲创作中借鉴古典散音的方式通常有:(1)主要借鉴低音区;(2)主旋律部分为了增强声音的厚度与力度往往采用八度或者是四、五度和声的编曲方式;(3)设置更多的节拍,以此来强化余音的效果;(4)注重塑造旋律的线条感,尽量避免织体过密。
2.按音音色上的借鉴
在演奏古琴时,基本的按音手法是利用右手弹弦,而左手则负责调节音高,由此来表现出旋律的线条感。但钢琴演奏过程中很难表现出古琴的按音音色,这与古琴所独有的弦音以及与音箱共鸣合成的,此类演奏方式能够让乐曲听起来更为圆润,与人的发声表情更为接近。并且古琴的余音相对长远,因此弹奏起来能够起到“走手音”的听觉效果。
3.从速度上借鉴古曲
演奏速度是我国传统古典乐曲演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速度的有效把握也是我国古典音乐独有的特色之一。而钢琴曲《阳关三叠》是基于古典乐而改编的,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速度。对于第一叠的演奏要采用行板速度;在第二叠演奏部分要适当加快,选用中板速度,而第三叠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最终快要结束时再重回行板速度。因此,需要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把握好全程的节奏感,整体上选用由慢逐步变快的节奏,相应的情感也从平缓而激扬的韵律中呈现出来,给听众所营造了由轻松到紧张的音乐氛围。只有把握好整首音乐演奏的速度,才能将该乐曲的精髓更淋漓尽致的传递给听众。
(二)和声上对古曲的借鉴
和声在古曲中主要起到了装饰作用,通常会在乐曲结尾处利用和声的音程来点描。在演奏古琴时,和声点描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编至钢琴曲时同样也可以借助点描方式进行装饰,这也借鉴古琴演奏的表现形式。并且钢琴演奏与古琴演奏中的和声点描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钢琴演奏的实际过程中,为了更为突出的表现该特征,往往作曲者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编,甚至会在所有相同的乐句收尾处,以五度和声来进行点描,这种创造性改编手法,能够在钢琴演奏中更为真实的表现出古琴的和声,同时也体现出音乐创作的价值。
(三)钢琴曲《阳关三叠》中表达的惜别之情
这首乐曲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广泛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诚挚友情和离情别意,体现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抑或是永远不见”的万千愁滋味。歌者可以通过这种咏叹离别的曲调用来传达对当时社会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制度的不满及哀愁,而听着也可以跟随歌者的情感跨越时空,深刻感受自己不同时空的心境。乐曲中实现了歌词与旋律的高度融合,并且在相互映衬过程中,将蕴含在其中珍贵而真挚的友情伴随着乐曲传递出来,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而这首改编的钢琴曲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西方钢琴乐器来表现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独有的魅力。并且为了更为真实而贴切的表达出诗句中的惜别之情,改编后钢琴曲的第三叠采用了大开大合的乐理设计,在整个乐曲达到最顶峰时戛然而止,回落到浑厚低沉的尾声部分,由此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关爱与期望之情彻底表达出来。
三.结论
我国的传统古典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积淀的艺术瑰宝,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艺精神与发展命脉。以黎英海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作曲家,精心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改变和创作,将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焕发出别样光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未来我们依然需要在振兴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奋进,在不断吸收和借鉴新兴音乐形式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开始迈进新的发展征程。
参考文献:
[1]唐庆.电视背景音乐中经典钢琴曲的运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10):70-72.
[2]陈芳.黎英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奏特征[J].戏剧之家 ,2014(16):88-89.
[3]刘刚.关于《阳关三叠》的“三叠”演唱形式[J].乐府学 ,2010(00):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