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创新的思考
2018-09-10褚若琦顾芸刘丽娜
褚若琦 顾芸 刘丽娜
摘 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媒体作为宣介重要战略的主要媒介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本文以天津媒体为例,就调研的天津《今晚报》和天津广播电视台两大传媒集团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方面做的工作情况做了简要梳理,并针对对媒体传播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媒体;文化传播;创新
在当今大外交时代,世界能够听到致力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得益于多元化媒体外宣手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新絲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如何将我们的国家意识传达于友邦,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国际地位,取决于国际民众如何接受并理解我们的宣传,在这方面外宣手段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端的交会点,同时还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天津具有特色鲜明的“海陆双拼”优势,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天津行动迅速,举措频频。天津电视台、今晚报、天津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持续性的外宣工作,通过联合采访、独家采访,专题活动等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取得了有效成就。
天津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城市之一,在全国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天津为例,通过研究天津部分媒体近几年关于“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情况, 对“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创新做进一步思考。
一、外宣、内宣并进:要“走出去”,更要“走进来”
为深化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天津广播电视自成立以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做着不断的努力,作为天津市广电产业最大,也是唯一一家电视台,毋庸置疑应担负起国家重要政策和方针宣传和传播的重大责任。“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后,天津广播电视台的各个频道积极响应,对“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提出了一系列内宣和外宣的有效传播策略。《津彩“一带一路”》是天津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部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进行海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报道选取泰国孔子学院、中非泰达经贸合作区等项目,多路记者先后前往柬埔寨、泰国、埃及、德国等多个国家。
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作为天津媒体外宣的主要窗口,受众原本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和外国友邦,在“一带一路”天津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天津电视台多次与市人民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合作,国际频道也秉承着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的精神,以高质量的纪录片、颇具特色的双语栏目努力彰显天津特色,展现天津文化。此外,国际频道主任李家森时常强调:我们在注重对外传播的同时,也同样不可忽视内宣。由国际频道制作的4k版城市宣传片《天津》做到了每一帧都是精品的精美画面水平,同时制作了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翻译字幕版,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外播出,不但使外国友邦加深了对天津的了解,也使天津本地人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自豪感不由加深。
2017年12月份,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赶大营》进入了最后的审核阶段,该纪录片讲述了津帮商人赶大营创造的汉唐丝绸之路以后的又一个民族融合与社会繁荣的文明印记。天津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支点,赶大营之路是延续了上百年连接新疆内陆和天津沿海的文明血脉。国际频道在外宣工作中从天津本土文化角度出发,走进新疆这个在“一带”上重要的的地区,走进“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去深入探访和实证“一带一路”背后的历史故事。据了解《赶大营》近期将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天津卫视以及各频道也将陆续播出,并且将制作多种语言翻译版本海外播出。
二、线上线下齐聚力:理清语言障碍,讲好天津故事
电视媒体在外宣路上自觉担当的同时,纸媒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外宣号召,而今晚报更是走在时代前沿,担负起一带一路文化外宣先锋军的角色。《今晚报》的一系列外宣工作充分发挥了天津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积极构建渠道优势,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带一路”主题是近年来《今晚报》外宣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线上线下的实践探索,作为今晚报海外版内容依托的今晚海外版,创办于2002年3月,至今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50块海外版,其中7种语言, 23个外文版,是我国拥有海外版最多的地方媒体,也就成为向“一带一路”主流读者人群报道中国和天津、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而分布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和地区的30个海外版,覆盖了数以百万计的海外读者,这也是《今晚报》传播“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渠道资源。自2015年以来,《今晚报》在一带一路外宣工作的内容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在海外版推出的连续报道中,既有戏说历史,阐述“一带一路”与天津关系的内容,也有近年来天津通过“一带一路”与海外往来,文化交流的改革故事。在线上,则有着今晚海外网承担着外宣工作的主要内容,今晚海外网于2016年9月29日上线,目前有中英文两种语言向海内外读者宣传中国、介绍天津。在今晚海外网上设有专门的“一带一路”专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详细的向国外读者宣传中国。与此同时,《今晚报》还积极寻求外宣工作的形式创新,创刊《今日天津》,以专为外籍人士打造的无国界落差的生活社区为宗旨,服务于来到天津的外籍人士,帮助他们熟悉在天津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文化理解和认同。
三、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战略发展
通过调研,笔者也由此对“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如何创新有了一些思考和拙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要注重内容的创新,更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做对外传播时,形式的创新往往更能影响传播效果。天津电视台以纪录片这种相较于纯文字和图片传播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国内外受众传播历史文化,会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而观众则更乐于选择以观看纪录片这样直观易懂的方式去了解“一带一路”和天津的故事。而且视频可以全网投放播出,传播范围更广,媒体在做外宣工作时也要注意提高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全媒体传播理念。
挖掘“受众参与的”本土故事,增强宣传底色。过去城市外宣习惯用“硬”话语体系进行灌输式宣传,而现代民众更喜欢“软”话语体系,柔性宣传更贴近“草根情感”,而融入本土人情的宣传内容则更易引起共鸣。《今晚报》可以通过对生活在天津的“一带一路”沿线外籍人士进行采访报道,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文化宣传的成效,进而来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民的文化理解和认同。
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利用这种报道思路,记者力求用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变化。从在中资企业工作的当地人,到在柬埔寨定居的新一代华人;从正在建设中的万吨码头,到村民刚刚搬进的新家;记者可以用足迹和镜头,记录这些 “一带一路”沿线上最真实的变化。例如,柬埔寨女孩在中国企业的到来时,获得了走进职场的机会,改变以往的命运。这些真实的小故事往往才会从具体而小的切入点,做出更好效果的对外传播。之前往往会考虑宏大的叙事角度,但宏观事实更需要微小的细节去呈现,才会变得有意义。
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实现精准外宣。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总监李家森提到:概念要“抵达观众”。所表达的就是要做好精准外宣,做出来的东西给谁看就要研究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多达100多个,不仅要解决语言文字对沟通传播的障碍,制作多种语言译本,更要关注海外传播存在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媒体作为中介应该了解和识别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通过研究观众的特点和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去打造作品,研究的具体方式例如:有针对性的调研一些对外传播的传播效果,根据效果观察总结外国人对中国外宣方式的接受方式和看“一带一路”的视角,从而用更加接近观众传播心理的角度去做好有效的对外跨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
褚若琦,甘肃省兰州市,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
顾 芸,甘肃省张掖市,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
刘丽娜,甘肃省陇南市,河西学院,广播电视学。
校级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