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2018-05-11洪潇挺禤秉金
洪潇挺,禤秉金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710)
笔者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9~65岁、平均(45.00+7.43)岁,平均病程(3.65-7.47)个月,体重指数(23.66±2.38)。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2~57岁,平均(44.03±7.13)岁,平均病程(4.52-6.76)个月,体重指数(22.84±2.03)。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长期打网球或羽毛球,或长期手和腕部重复进行用力背伸动作,或有肘部外伤病史;②肘外侧疼痛,提重物、或拧衣服、或端壶倒水,或扫地时加重;③肱骨外上髁压痛,Mill S试验(抗阻力伸腕)阳性;④X线检查阴性,或可见肱骨外上髁处钙化影或骨膜肥厚。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l8~65岁,患处无局部皮肤感染或深部肿胀。未患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无手术治疗或针刀治疗史,无老年痴呆、癫痫及其他精神性疾病,至少1周内未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者,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按照《针灸治疗学》[3]的针刺方法操作。取肘髎、曲池、手三里、合谷、阿是穴。患者坐位,患侧肘关节放在桌面上,肘部弯曲呈约110°。常规消毒后,用1.5寸不锈钢毫针迅速刺入1.5~2.5cm,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得气后予以电针,用疏密波,强度以能耐受为度,配合TDP照射,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给予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太极六合针将人体经络分为三个八卦,以神厥为中心的一定范围为内八卦,以腹部一定范围为中八卦,以身体外转及头面四肢为外八卦。①六合针治疗:患者取坐位,患肘屈曲,前臂旋前,放于桌面,下垫软枕。太极六合针取穴外八卦(腕骨、阳陵泉、曲池),中八卦(震位、坤位、艮位),内八卦(震位、坤位、艮位)。予以常规消毒,用1.5寸不锈钢毫针迅速刺入0.5~1.0cm,小幅度提插手法,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②毫刃针治疗:左手切按在患肘肱骨外上髁周边疼痛处,用0.35mm ×40 mm 乐灸一次性毫刃针,常规皮肤消毒后,右手持刃针快速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针刃与桡侧伸腕长、短肌肌腱走行一致,当针刃(尖)进入后有阻力感,予以前后切割,以解除痉挛、粘连或减压,直至针下感觉由紧变松即可出针。端重物疼痛加针患侧喙突,扫地疼痛加针盂下结节。出针后外贴创可贴。每隔2天治疗1次,3~4次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统计结果,1个月后复查。
3 疗效标准
参照Verll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4]。临床治愈:肱骨外上髁疼痛消失,握力没有下降,Mill S试验阴性。显效:肱骨外上髁活动间或有疼痛,但握力没有下降,Mill S试验阴性。有效:肱骨外上髁活动后疼痛,但较治疗前好转,握力轻度或中度下降,Mill S试验阳性。无效:肱骨外上髁疼痛未减轻,握力明显下降,Mill S试验阳性。
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典型病例
王某,男,45岁。因“右侧肘关节持续性胀痛、活动欠利1个月”就诊。1个月前打羽毛球后出现右侧肘关节胀痛,呈现持续性发作,活动欠利,扭毛巾、端重物及扫地疼痛加重,休息无减轻。自行用热毛巾外敷及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到我院门诊就诊,查右侧肘关节X线未见异常。查体右侧肱骨外上髁、喙突及盂下结节处压痛,Mill S试验(抗阻力伸腕)阳性。予以针刺外八封(腕骨、阳陵泉、曲池),中八卦(震位、坤位、艮位),内八卦(震位、坤位、艮位)后,施以针刺补泻。毫刃针针刺松解右肱骨外上髁、喙突及盂下结节局部痛点及痉挛点。毫刃针治疗结束患者即感疼痛减轻,30min起针时患者自述疼痛缓解50%,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好转。隔2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右肘关节胀痛、活动欠利消失,病情痊愈。随访3个月症状未复发。
6 讨 论
中医认为,卫外不固,感受寒湿之邪,邪正交争导致肘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发病与手三阳经关系密切。《灵枢·经筋》谓“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膈结于髑”。太极六合针艮卦属阳明,为胃,能养筋;坤卦为脾,主四肢肌肉。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属“筋、肉”病,艮卦、坤卦均属土,两穴合用能调理脾胃,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理气止痛。震卦为肝,主筋,针刺能疏筋活血,解痉止痛。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针刺疏通经络、祛风和血、通络止痛。腕骨为手太阳经原穴,五行属木,针刺具有温阳益气,柔筋止痛之功效。腕骨属木,与震卦合用,双木相合强筋壮骨。阳陵泉为足少阳经合穴,八会穴的筋会,针刺强筋通络,柔筋止痛。
根据中医经典《素问·痿论》谓:“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毫刃针通过针刺肘部“宗筋”,剥离局部瘢痕组织的粘连,松解肌肉及筋膜,解除对血管及神经卡压,刺激神经,增强细胞的活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功能修复的目的。
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将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融合,故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3]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13-215.
[4] 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