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对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
2018-05-11陈玉华陶雷娟
陈玉华,陶雷娟
(1.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240;2.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 外科,上海 200240)
尿潴留在外科术后十分常见,其发病率为5%~70%[1]。除其他围术期危险因素外,麻醉和镇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硬膜外阻滞,极易引起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2]。目前,国内外针对硬膜外阻滞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有心理放松疗法、诱导排尿法、热敷排尿法、通便排尿法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需行导尿术。为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法,我院采用穴位艾灸的方法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部分患者进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肿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肿瘤切除术;(2)术前及术中未留置导尿;(3)无艾灸过敏史者;(4)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前列腺肥大者;(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3)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退出;(4)不能按照方法规定完成治疗,依从性差者;(5)病例失访;(6)对临床研究药物过敏者。经以上条件筛选,最终得到样本10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数余数分组法[3]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0~54岁,平均(31.52±10.86)岁;小学及以下15例、中学19例、大专及以上1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8~54岁,平均(30.86±10.31)岁,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手术情况予以常规术后护理。(1)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流水声,同时放置小便器,与患者聊天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会阴部肌肉放松,促使患者排尿。(2)开塞露灌肠:该法虽然起效时间短,简便易行,但开塞露对肠壁所产生的强烈刺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腹痛,肛门坠涨感等不舒适感,部分患者难以接受。(3)热敷排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会阴部、尿道口,从而使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可以排出。但是,由手术刺激及麻醉剂的作用引起的尿潴留,大部分患者不能缓解。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艾灸。艾灸取穴为关元和水道两个穴位。关元穴取穴时,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5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处,即是此穴。水道穴取穴时,患者取仰卧位,在天枢直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处取穴。术后60 min即开始穴位艾灸。方法为将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5 cm的姜片,大小约3 cm×3 cm,用针穿刺数孔,将姜片放在水道和关元两个穴位上,在姜片上放置底部直径约3 cm、高约3 cm的艾绒,将艾绒顶端点燃。当艾绒燃尽时,可以更换艾柱继续再灸。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不灼痛为准,每穴位灸15~20 min,至皮肤出现红晕、微热为宜。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结束后,30 min内患者自行排尿为显效,2 h内患者自行排尿为有效,预防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 h内不能排尿或需采取其他措施排尿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防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6,P<0.01)。具体疗效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U=9.234,P<0.01
3 体会
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尿潴留,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因素。术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常会引起患者的恐惧或紧张等,从而抑制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4]。(2)术后排尿姿势的改变。患者对用力排尿一时不习惯,惧怕伤口裂开,疼痛等,以致对用力排尿排斥。(3)麻醉原因:麻醉越深,时间越长,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越大。近年来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镇痛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镇痛泵所用的药物主要是吗啡,它降低了神经对平滑肌的指挥作用,阻断排尿反射,因此,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更高[5]。
艾灸治疗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无创伤的自然疗法。艾灸能温经通络,祛寒散邪,行气活血,散瘀消肿,升提中气,引气下行。艾叶中含有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能促进神经的恢复[6]。中医认为,术后患者多由元气大伤,气血双亏,离经之血则淤,气血滞于脏腑之间,使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尿潴留[7]。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艾灸水道穴助于疏通膀胱,艾灸关元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功能,进一步实现启闭通尿的作用。但在实施艾灸的注意事项不容忽视。因为患者术后的心理和生理状况都是十分脆弱,因此在艾灸的过程中护士要特别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主动询问患者在艾灸过程中的是否有不适,舒缓其紧张情绪,消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Baldini G,Bagry H,Aprikian A,et al.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anesthetic and perioperative considerations[J].Anesthesiol,2009,110(5):1139-1157.
[2] Balderi T,Carli F.Urinary retention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2):120-130.
[3] 万霞,刘建平.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J].中医杂志,2007(3):216-219.
[4] 刘猷枋,张亚强.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6.
[5] 李恒燕.术后尿潴留的防治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8):811.
[6] 胡艳飞.穴位艾灸预防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4,4(4):299-300.
[7] 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6(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