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 “三课”融合—谈瓯江小学体育工作特色
2018-05-11钱起建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春风伴朝阳,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在瓯江小学展开。建校伊始,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为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倡导人文教育,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创造。努力把学校办成生动活泼的幸福乐园,成人成才的幸福学园、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陶冶情操的幸福花园。
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国家对学校的重托,是家长们殷切的期望,更是孩子们幸福童年的基础。近年来,瓯江小学在夯实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能素养方面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瓯江小学秉承“三课融合”的顶层设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课堂教学为重点,课外活动为补充,即以课程为纲、课堂为本、课外为辅,三主体和融共振、共促发展,达成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自主化、学科课程拓展化、德育课程全员化、特色活动课程化,逐步建构起幸福课程体系,形成了瓯江小学的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优秀率连续三年达到40%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一届的鹿城区小学生运动会上,瓯江小学2014年和2016年都以巨大的优势获得全区团体总分冠军!2015年也仅以微弱的劣势屈居亚军。三年来学生在区级及以上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奖120多项,其中省市级40多项。
一、重视“主纲”建设,创新课程架构
基于课程要切合儿童天性的理念,我校充分发掘资源,建构了一系列校本课程,“1+X体育课程”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体育组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精简、整合国家课程,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一套基于国家课程且高于国家标准的、符合瓯小学子发展需要的“1+X”体育课程模式。“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体育课程,“X”是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个性课程。“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由此,形成了课程建构的主体“纲领”。其中特色拓展课程还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1.拓展课程之必修课
学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的专业特长,设置了各年级的必修体育特色校本课程,一年级开设趣味田径课程,二年级开设跆拳道课程,三年级开设网球课程,四年级开设篮球课程,五年级开设足球课程,六年级开设排球课程。因此,实现了体育特色课程的“一段一品”化,从而促进孩子体育技能的全面再发展。各年级的必修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注重基础的普及,也就是实现每个孩子都掌握这个项目的基本要求,都能欣赏这个项目的各种比赛,我们学校“一段一品”的做法得到了媒体记者的关注,《中国体育报》《浙江教育报》《温州教育》《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等报刊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2.拓展课程之选修课
为满足不同孩子的差异化需求,我们还精心设置了田径、跆拳道、网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轮滑、体育游戏、中国象棋、国际跳棋、围棋等十五门具有普适价值的拓展性体育课程,让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个性发展。选修课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帮助孩子们实现更高远的体育梦想。目前我校的网球小将谢锐,跆拳道选手邵志祥,武术选手胡子慧、郑田等同学已经多次冲出温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赛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立足“本基”教育,追求课堂实效
体育课堂是开展体育锻炼、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主阵地。几年来,学校立足体育课堂研究,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实现学生、教师共成长的多赢价值。
1.优师优课,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体育师资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我校的体育学科带头人夏玲玲老师是鹿城区第一位体育特级教师,她经验丰富,富有激情,带领体育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师资特训,积极分析学生体能特点,研发体育特色项目,结合各年段发展重点,提出了大量的改革方案,不仅大大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三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浙派名师课堂展示研讨会、温州市学校体育活动研讨会、温州市深化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研讨会、温州市民办小学体育研讨会等区级及以上体育研讨活动10余场。整个体育组7位体育教师,近三年来受邀参加了全国体育课堂教学展示、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千课万人”等展示课、公开课42节。获区级及以上荣誉15人次,相关论文获奖或发表32篇,其中年轻的体育教师钟小蝶去年获得浙江省“一师一优课”的一等奖。
2.科学监控,追求教学管理实效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把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与体育老师、班主任绩效挂钩并纳入学期考核,将学生的健康体育工作体现在制度上,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铭刻在瓯小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我们终于取得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
三、关注“辅线”延拓,优化课外体育锻炼
建主纲、抓基底的同时,我们非常关注课外体育活动,重视提高体育活动质量。体育课外活动中瓯江小学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天早晨一次全托生晨间锻炼、每天一次大课间活动、每周一次小课外活动、每月一次体育小竞赛、每年一次体育节、每生一本雏鹰运动成长手册。让学生在运动中发展,让运动在生活中延伸。
1.做精体育大课间
为提高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我们设计大课间的活动模式,以“阳光运动,师生同乐”为主题,分晴天方案和雨天方案,做到了一季一特色。体育组根据气候特点,自编适合春夏季、秋季、冬季开展的特色季节操,全程用音乐来导引,师生共练。例如,春夏季的操节内容为垫上运动,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秋季的主要内容为武术、跆拳道,培养学生的精气神与力量;冬季为斗牛士舞曲、趣味跑、兔子舞,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与意志力。室内大课间活动则是以体育组创编的“座位操”“手语操”、桌面游戏等活动为主。
去年冬天,山东省教育考察团到我校参观考察,恰逢师生室外大课间活动中的“斗牛士舞曲”环节,壮观的场面、整齐的方阵、划一的步伐、阳光的笑脸、自信的姿态,都令客人们赞不绝口。瓯小的大课间让师生们快乐地锻炼、健康地成长。随时随地的运动,已然成为瓯小师生的一种习惯,“运动向上、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师生脑海,并在“三课融合”中时刻同享体育的魅力。
2.做好运动成长档案
为了强化学生运动习惯,我校开发了《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雏鹰运动成长手册》,手册每学年人手一本,手册内容包含:我的小档案、我的健康状况、体育与身体形态篇、体育技能测试篇、大课间活动篇、师生活动篇、亲子活动篇等。手册既关注运动过程,又记录运动成绩,既关注学生课内,又记录学生课外。实现全面、全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六本手册详实记录孩子们在瓯小六年的运动之旅,不仅为孩子们留下快乐运动的美好体验,也烙下“阳光”的瓯小印记。
以上是我校体育工作“三课”融合、优化师生体育素养的点滴做法,在取得可以用数据来衡量的优异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瓯小学子都能养成热爱运动、享受运动的习惯,不仅体能体质不断优化,更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健康素养,让孩子更踏实、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地走向未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校体育工作小则关乎学生个体的健康,大则事关民族兴盛的根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无法一蹴而就,瓯小人将心怀“大”教育观,日积跬步,志在千里,为每个孩子打好坚实的生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