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的故事
2018-05-10毕帼英
毕帼英
摘要: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以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解学生们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尝试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索相关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沟通;家庭
我是一名心理老师,我是一名有着班主任梦想的心理老师,我是一名终于如愿做着班主任工作的心理老师,我是一名在工作中体验着班主任和心理工作角色冲突又不断寻求衔接和整合的心理老师……
8.26是每一个5班人最熟悉不过的日子,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35个孩子正式入驻我心里,悄悄在彼此的生命间编织起强韧有力的联结。他们时而像棒棒糖,跟着指挥棒凝聚成团;时而像跳跳糖,惊喜与惊吓并存蹿跳一气;时而像棉花糖,柔软乖巧贴心暖人;最像彩虹糖,看起来五颜六色各不相同,初尝时果味酸味个性十足,最终都妙得让你不舍不弃!
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一颗特别的彩虹糖,外面裹得的不是甜味果糖,而是有点刺激的薄荷糖!
背景介绍
刚开学没多久薄荷糖就状况不断:断断续续的不交作业、上课爱接下茬、小动作多。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醒后依然继续玩绳子,老师再次提醒,结果一直趴在桌上整堂课,课后老师找他沟通,他以赖皮撒娇的方式能躲就躲,始终避免正面“交锋”。
看到语文老师跟我反映后,对我也基本上都在躲避状态,即使被撞个正着,也都是赖赖地不好好交流,要么溜之大吉,要么哼哈蒙混,感觉基本上很难有双向沟通。
我一直觉得对他不得其法,因为很难正面沟通也总感觉自己并不了解真正的他。在一次和数学老师交流学习情况之后,我给妈妈打电话约谈了家长,结果是爸妈一起来学校的,我感觉家里对孩子的教育还比较重视。通过交流得知他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弟弟,妈妈在家专职照顾孩子,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妈妈给孩子布置了很多课外作业,所以孩子为了逃避更多的任务,晚上写作业时总是拖延时间。交流时主要是爸爸说的比较多,也表现出对妈妈种种做法的不赞同,根据当时交流时的氛围和言语,感觉爸妈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似乎存在一些矛盾。
在第一次和父母的交流之后,虽然了解了多一些情况,家长也表示全力配合,但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矛盾冲突
周末布置的高兴本和阅读作业薄荷糖都没交,放学时我再次提醒,但周二早上他还是说没有做,问他打算怎么办,他说他想和小B一样,我听着特别生气,加之课代表又说他语文作业也没交,我更觉得他学习态度有问题,气不打一处来,因此早读时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好好想清楚,如果真的决定想和小B一样,就请父母过来说清楚!
我当时真的挺生气,小B是基础太差自己很想补但的确困难即使这样人家也没放弃,而薄荷糖其实是个很机灵的小孩基础也不差,却对自己这样放弃,让我特别来气…其实让他反省的时候,我也在给自己缓冲的时间。
解决方法
早读快结束的时候,我开始心平气和地和他主动沟通,第一步先是自我暴露缓和气氛,拆掉他的防线,表达我的生气是因为对他本有高期望,我很希望了解他却始终找不到路口;第二步是表达疑惑引导他说出内心想法,询问他但他不说,我就猜各种理由,当问到是不是在家里受委屈时,他突然眼泪就下来了,我知道,要害在这儿了!第三步表达同理心感受他的感受看他在家庭的这个点上哭了,我想到第一次和家长见面所了解到的情况,妈妈严厉而父亲不常在身边,弟弟需要更多照顾…于是主动提起我所看到的爸妈对他的在意,问他爸妈表扬他吗,他含着泪说关心都是偶尔的,总是批判,做好做不好都是批判,弟弟在幼儿园稍微有点表现爸妈都特别高兴!看着他委屈的样子,我的火儿是彻底没了,转而满是心疼,看着他抽泣的样子特别想抱一抱这个对爱和关注极度渴求的孩子,我只说了一句“所以你觉得学好学不好都一样,索性就不努力了是吗”他使劲地点点头。我知道这个时候他需要点时间,让难过的情绪发泄出来,除了拍拍他的肩膀,我心里也酸酸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我觉得现在情况很清楚了,对一个连爱都未满足的孩子要求学习根本不切实际,于是当着孩子的面给家长打了电话,希望能到学校谈一谈。
一开始我是打算单独和他父母谈的,把孩子早上的表现都告知他们,希望有所触动。但后来先是爸爸打电话说公司特别忙,还要准备下周的出差,我简单地说了几句;然后妈妈哭泣着打电话说抱歉能不能改天过来。我突然发现这个家庭的沟通模式是有问题的,一定是爸爸对妈妈有很多指责才引发妈妈这么大的情绪波动,妈妈在电话里也提到了和婆婆教育理念不同而诱发了夫妻之间的矛盾。我突然想到了心理咨询中的家庭治疗,于是给爸爸又一次打电话,语气更坚定“知道您很忙,但孩子的事情很重要,我可以下班等到晚一些的时候,但请您今天务必来一下学校!”在我的要求下,爸妈两人中午来到了学校,我把孩子也叫了过来,尝试用家庭治疗的一些询问技巧呈现出三个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孩子进来之后侧身对着父母而坐,整个谈话过程一直弯着腰低着头不肯看着父母,一开始也和之前一样,比较抵触,问什么都回答“没什么”,于是我当做转述似的和父母提起早上我们的谈话,然后佯装忘记他当时怎么说来问他,他就开始接话,埋怨父母的同时不停地抹眼泪。在一点点的引导对话中,家庭角色和关系逐渐清晰——父亲看上去是一家之主,但具体的家庭活动安排是妈妈做主,因此父亲答应儿子作为考试优秀奖励的出游未得实现,但孩子一直埋怨是父亲能做主却不愿意带他去玩;妈妈自始至终只言片语,但一直用手尝试着去抚摸孩子,时不时抹眼泪,应該属于外强中干的母亲,在家里实施看起来的高压政策,但内心缺乏力量支撑其实很脆弱;儿子看上去调皮对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很在意父母的肯定,但是发自内心的肯定,他是特别敏感的孩子,能区分出父母真心的赞扬还是应付了事,同时当自己和弟弟有冲突时,一方面努力地表现出不和弟弟争抢,另一方面特别希望父母站在自己这方。这时候妈妈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以后弟弟再打扰你,妈妈就说他”,薄荷糖哭着说“说他也没用,他还是去”,妈妈特别好的继续回应“那妈妈就一直说他,因为弟弟影响到你了,妈妈很在意你”。这恰恰是孩子此刻最需要听到的。
在孩子离开后,帮助父母分析孩子目前的情况,最根本的不是加强对作业对成绩的要求,而是给予他所渴望的爱和关注。肯定妈妈刚才“妈妈很在意你”这种表达方式,尽可能多一些这类表达。分析孩子内心对父母角色的期望:希望妈妈的温柔包容,爸爸的做主肯定,或许孩子的期望就是家庭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结反思
家庭会谈之后,孩子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变化,英语小测基本都满分,中午的数学练习也连续几次第一个交而且全对;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再出现什么状况,基本上一个眼神他就能有所调整,平日我去班里,他也老貌似不经意地在我眼前晃,比如暖氣管滴水我课间去教室看,他也跟过来,主动拿拖把吸水,虽然嘴里还念叨着为什么是我拖地呀。但交作业的情况仍然不好,三天两头落作业,即使前一天再三叮咛,也很难完全保证没问题。
其实想想他之前的种种表现,会发现薄荷糖有个特点,就是明明心里在意也总要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其实这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防御机制,假装表现出不在意其实是保护自己不失望不受伤。这种防御机制的改变是很难的,需要长期过程,当他感受到足够的安全和关爱才可能消除。
孩子们就是这样,薄荷糖看起来刺激性强很难捉摸,走近他却发现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他懂得且强烈地渴求爱和关注,会了解你的靠近并有回应,可终究会发现你却不是那个最能满足他的人,这当中家庭的影响太深太多,而我需要做的还很久远。这不是成功的案例,我的处理也全凭第一感觉和肤浅的思考,却是接班以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案例。让我明白,不论看起来多激烈的抵抗,或多无赖多不在意,只要有一点缝隙可以打开,底下都是一颗柔软的心,反抗越激烈,说明伤的痕迹越深。看着被剥开的伤口,好心疼,也庆幸没有以暴制暴压制抵抗…我们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是地面以上,却很少想到嫩芽未得茁壮是因为土壤并不够滋养,但其实每个家庭都设置了保护膜,却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养分或是给错了方式…作为老师的我们,既不能推脱责任放手不管,也不能大包大揽那也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这当中角色何处,又如何让效果持续,都值得继续考虑和探索。薄荷糖的成长故事还在继续,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给予不同糖果们关注、理解,然后才可能真正帮到他们,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我会继续陪伴!
参考文献
[1]黛安娜.帕帕拉.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社,2013
[2]安妮.费舍尔.青少年家庭治疗:发展与叙事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