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在处理家长焦虑情绪中的应用
2018-05-10王皓
王皓
摘要:家长的情绪状态通常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因此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如何处理及调节家长的负性情绪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在处理高中生家长的焦虑情绪中的应用,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高中家校沟通;家长的焦虑情绪;个案研究
一、引言
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都表明,家长的情绪状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子女的情绪状态,进而可能对子女的学业表现及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有必要对家长的某些负性情绪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干预,以保证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学业不受影响。
在众多负性情绪中,家长因子女的学业表现无法达到其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教育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负性情绪。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日益重视,父母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寄予极高期望。当子女的学业成就无法达到其预期时,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往往会对现状做出灾难化解读,这种不合理信念会进一步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通常,父母为缓解其自身焦虑情绪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情绪调节措施,这些措施中有些有助于解决根本问题(如增进亲子沟通、适当调整期待等),有些则会对其子女产生负面影响(如粗暴体罚、言语侮辱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关注家长的焦虑情绪并尽可能给予及时疏导。
研究表明,焦虑情绪多因个体对事件存在不合理解读而产生。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调整个体的认知模式,以达到缓解个体焦虑症状的目的。本文采用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即为常见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
合理情绪疗法由A. Ellis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5],旨在帮助来访者缓解因不合理信念所产生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其核心观点认为,个体对于事件的观点或信念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果个体对事件持有不合理信念(如对事件的后果进行灾难化解读),则会引发个体的不良情绪反应(如焦虑)。针对这种认知模式,Ellis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引导来访者用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进而以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达到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应用到疏导家长焦虑情绪上。在沟通谈话过程中,找到家长的不合理信念,并逐步引导家长用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从而起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在处理家长焦虑情绪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案例:我的儿子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案例背景]
A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我校国际部就读,他对物理非常感兴趣,很早就确立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高中生科研项目。高一下学期,他入选某青少年科研培养计划,在中科院研究员的指导下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并逐步从事简单的科学研究工作。A生的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极高,其父硕士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系,目前長期在国外工作;其母法律专业出身,在事业单位工作。由于其父常年在国外工作,其母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育工作,但由于母亲不了解理工科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模式,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可控感,因此也极易焦虑。
[问题呈现]
一次面谈中,A生母亲一开始就提及自己最近因为A生的科研计划处于“停滞”阶段而感到极端焦虑,甚至夜不能寐。问其原因,答曰A生中科院的导师只是带着A生去参加科研会议,将A生交给其课题组博士生后再无过多管理,因此其母担心A生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在这个项目中只是不断地做“无用功”,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即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进而对A生日后申请国外大学产生消极影响。
整个谈话过程中A生母亲一直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具体表现为:(1)语速快,几乎没有老师插话的余地;(2)反复谈论同一话题;(3)解释自己焦虑原因时提到很多不切实际的设想。
[原因归溯]
A生母亲对于科研训练的基本流程了解不足,对高中生“科研”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同时,她对于“科研活动”在申请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这导致她在发现实际情况和自身预期之间出现较大差异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
[干预策略及过程]
鉴于其母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合理的灾难化预期,因此我在整个谈话过程主要采用“合理化情绪”的策略,减轻其灾难化预期,以达到降低其焦虑水平的目的。
具体来说,首先我给予其母充分的表达空间,使用“是”、“我理解”、“然后呢?”、“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等话术不断引导其母详细说明情况并记录其谈话内容中不符合逻辑及常理的地方。在其母叙述完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后,我开始根据其谈话内容进行提问。问题及提问意图如下:
问题1:A生父亲是否知道具体情况?对此的态度如何?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其母所描述的“令人担心的现状”,其实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常态,即导师只给予大方向上的指导,其余的细节则由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负责指导。其母之所以如此焦虑,很可能是因为她并不了解理工科的基本培养模式,对整个培养项目存在不合理的预期,当现实情况与其预想存在差距时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其父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理应经历过类似的培养历程,对其子的情况应该不会太过焦虑,因此我首先通过这一问题确认其家庭内部的沟通情况,寻找能够缓解其母焦虑情绪的内部资源。
从其母的回答中得知,其父知晓此事,但并未给予过多的回应或情感支持,这也是其母焦虑的原因之一——在母亲看来,丈夫怕麻烦,只想做甩手掌柜,并不想解决“问题”。谈到这里我指出,理工科多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老师这样做并非不负责任(我通过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引导其母了解到真实情况,并重新评估自己焦虑的原因,此处略),相反,这对A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科研前沿的机会,这也是其父之所以不干预的原因。同时我也指出在整个过程中父母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有效沟通,这进一步加剧了母亲的焦虑,强调了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其母在家庭内部寻求有效资源,及时有效地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避免对其子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