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8-05-10马俊博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高中化学新课改

马俊博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作为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要求教師传授知识,更要求教育者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要求教育者从发现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进入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

一、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但它同样也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例如,合成纤维的衣服以及各类食品添加剂等。因此,这也为教师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创造了更优越、方便的条件。本文便以高中化学的教学为例初步探讨“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20世纪初,我国生活教育学派陶行知先生受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1]。而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1]”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生活化正是这句话的现实体现。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调动自己以及学生身边可用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在生活与教育之间为学生建立起一条沟通的纽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到知识与技能。

然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国情下,所适用的理论是不尽相同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在21世纪的背景下仍需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探索,新课改提倡的“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一种探索的途径。

三、发现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情境

教师以及学生的全部生活经验以及视听资料经过教育者的处理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而在一个教学片段中,有数个教学素材可供选择时,选择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正面的素材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及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好感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制成电池引入这一节的教学显然就比用离学生很远的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引入教学要更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相较于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氯气作为毒气的历史作为教学素材,教师用舍勒发现氯气的过程引入教学,学生显然更容易建立起对这一节好感与兴趣。

另外,教育者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般设计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符合的情境进行教学。但是,设计出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反的情境有时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向用脱脂棉包裹的Na2O2粉末上滴水,学生将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这“水能生火”的现象显然与学生的旧有认知存在冲突,但也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高效完成这一节课。

四、通过教学情境,进入学习活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早被淘汰,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教学的模式毫无疑问地效率更高,学生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学校的全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例如,学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有教育者利用铁离子的性质,通过分别在两个玻璃杯壁上涂KSCN溶液和KSCN溶液,设计了一个颜色变化的“魔术”实验进行教学。在这一趣味性的实验中,教师通过溶液奇妙的颜色变化提出问题,在层层问题的驱动下,一节课便自然呈现了。

又如,在有机物部分的教学中,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有机物,很有一部分学生面对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表示难以理解。这时,教育者使用实物模型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触摸到有机物结构显然更有助于有机物空间结构的学习。

五、利用知识技能,指导学生生活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探索的技能、严谨的精神,并最终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这同样也是三维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进行探究实验《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时,教师进行扩展,生活中炒菜时先加盐还是最后加盐的问题,指导学生减少KI潮解生成的I2的摄入;在学习《Al2O3的两性》时,教师可进行关于宝石的化学成分的讲解,进而讨论宝石的清洁必须使用中性清洁剂的原因,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甲醛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刚装修过的房间的刺鼻气味,与学生讨论装修材料中含有甲醛的部分以及去除甲醛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健康生活。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正是化学的价值体现之一。

六、同化教学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同化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以使之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在这里指教师提问时将问题生活化,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于学生讨论与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什么是合金?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合金?都做什么用途?合金较纯金属有哪些性能更优越?钢和铁之间的区别?铝储量高、用途广泛,为什么人类使用铝合金的历史很短暂?人类使用金属的顺序由什么决定?查阅资料,说出金属回收再利用实例等。

针对以上问题,师生之间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将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且在化学教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纽带。

新课改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改成生活化的方式[3]。而要使化学教学生活化更深入地进行,就要层层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平衡因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而造成的教学与生活的天平上的失衡。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也是培养大众科学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梦.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4-6

[2] 尹青春. 谈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6):59-61

[3] 金银军.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9

猜你喜欢

教育者高中化学新课改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