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

2018-05-10姜红儿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适宜性幼儿园

姜红儿

摘 要: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幼儿园课程文化的适宜性,是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幼儿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就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文化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文化 适宜性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如何设计好、开展好幼儿园课程进行了很大的思考。但是,不管是从何种角度、方式来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都要从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出发,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

当前,随着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幼儿园课程被开发出来,国际幼儿园之间、各地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仍,但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花大力气引进各种“先进”课程,然而实际上幼儿园并不具备开展这些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学教具、教师素质等因素都被忽略,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没有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具体说来,幼儿园课程适宜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宜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一是适宜幼儿群体和活动即游戏。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它是指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文化和时代背景的课程。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建立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关键是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适宜,即要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需要,符合社会文化。与此相关,幼儿园课程适宜性,还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教育适宜性不强的原因

1. 与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不相符。当前,我国幼教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意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不适宜还表现在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上。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园课程选取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其年龄特点,能让幼儿亲自接触和亲身体验的事物。同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适宜的学习方式。而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往往“一刀切”,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

2.课程组织的形式与幼儿可接受的能力存在差距。在现实中,幼教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侵蚀。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偏重于目标导向,就是这种侵蚀的反映。首先,课程目标较为单一,课程虽有可能达成某种目标,但这些目标主要局限在认知方面,长此以往,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后续的中小学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在课程进行前就预设了目标,而这种目标往往是教师确定的,这对幼师素质有较高要求,但现实中幼师素质未必符合。再次,对课程实施的高强控制。由于偏重课程目标达成,使幼师对课程开展尤其是幼儿园教学产生高度强制控制的欲望,而教师围绕目标控制教学流程,限制了幼儿自由活动,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 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究其原因,十分复杂。部分幼儿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自己的思想行为,渐生职业倦怠,导致内容跟不上时代,也使幼儿兴致缺乏。幼儿园课程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活动、游戏,从内容上具有广泛的选择,它可以是自然和社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也可以取自人类的精神文化。其次,要适宜于多元文化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幼儿园课程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提高幼儿园教育适宜性的对策

1. 教学活动方式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方式的生活化,要求创设有趣的、有探索性的生活场景,强化幼儿的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幼儿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亲自体验,大部分孩子能根据自己对各种音色的理解、想象,对各种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同时认识到原来生活中也蕴藏着如此美妙的声音,从而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保证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适宜性,归根结底在于要有优秀的教师。首先,优秀的教师是有准备的教师,包括优秀素质的准备和灵活方法的应变。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准备教育的各个环节,务求“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润物细声”,主要指课程内容是渗透在日常的各个幼儿园生活环节中的;“无声胜有声”,指的是有时候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适当“留白”,不能一股脑的什么都告诉孩子,要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其次,优秀的教师是有效工作的教师,它包括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适宜性)。这意味着教师既不要过多指导,也不能无指导——教师应在儿童需要指导时给予恰当地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同时影响活动的有效性和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角色要求灵活适当,即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总之,教师角色要定位在创建一个关怀幼儿成长的环境上,教学目的要定位在提升儿童的发展方面。

3. 保持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幼儿园课程保持社会文化的敏感性落实到具体,仍然要遵循课程内容建构的四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与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相关联的代表性文化,同时深刻理解上述四大原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制灌输,令家长反感。尤其是面对传统古代文化启蒙读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

参考文献:

[1]拉塞克,維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1.

[2]虞永平.深入学习 努力实践 发展内涵 提升质量——纪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10周年[J].幼儿教育,2011(25):11—13.

[3] 杨莉君,邓双.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02).

[3] 刘云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9.

猜你喜欢

适宜性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锅庄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