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的德育策略

2018-05-10李涵凝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动网络德育

李涵凝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家校互动的德育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三方互动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关键词:网络;互动;德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把新世纪的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如人们预期的那样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尤其是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融合新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模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又是家庭教育的创新式发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通过家校互动对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网络德育策略:

一、家校网络德育互动方式

1.家师互动。老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测验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和轻松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而家长则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非视屏网上即时交谈或视屏网上即时交谈咨询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学习更加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技能,获得有针对性地家庭教育帮助。

2.老师、家长与学生的交互。老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网上聊天方式与学生对话,消除学生与权威者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了解学生个体需求,还可以通过网上心理辅导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差距,处理好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学生则可以通过即时交流获得学习指导,留言发表自己对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与意见,增进与教师感情交流、与家长亲密沟通。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建立学习档案,制作自己成长的完整电子日记,相互比较、交流,获得成就感。

二、家校互动网络德育的策略

1.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小学生正处在精力充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而互联网具有信息快、内容新、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满足青少年好奇心理需要提供了实现形式与条件。學校和家长都不能不让孩子接触网络,领略传统信息方式难以实现的境界,家长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在家中陪同未成年的孩子一起上网并适时激发他们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2.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通过家校互动,老师和家长都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老师或家长及时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避免学生在学业上掉队,可以使学生减少试图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和自尊感的可能性,而培养学生社会技能避免他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同伴的拒绝,可以使学生减少试图在网络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可能性。

3.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认识。在孩子获得愉快的上网体验后,家长应及时让孩子认识到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道德已成为网络社会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维护网络秩序、制止网络不道德行为,是信息时代人们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在网络世界里,他人的利益、公共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青少年学生只有基于这样一种道德认识,才能够在网络实践中身体力行,追求高尚的网络道德境界。

4.把握每一契机与青少年学生讨论,让他通过网络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网络上的信息庞杂,老师和家长没有办法不让腐朽的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但家长可以让自己孩子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与其讨论,提高其选择、识别信息的能力,让孩子自己更愿意接触网上体现真、善、美的信息内容,在网上寻求好的道德情感体验。

5.对青少年学生上网时间进行监控。让孩子接触电脑网络,但又不能放任孩子长时间上网,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差,规定他每天上网时间不得超过2 个小时,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每次下网后的情绪态度变化,友善的与他交流,分享他上网的体验与心得,想办法了解他发生变化的原因,预防青少年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

6.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联合道德评价。德育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必须创新德育评价机制,家校互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把学生、老师、家长三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优秀学生的样板作用,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不断激励自己健康成长。

三、家校互动网络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最终的任务是要启迪主体自身的道德内省,实现主体行为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企图仅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配合就彻底解决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是不现实的,另外家校互动的网络德育模式在矫正一些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方面并不是最有效的,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学生教育。网络游戏是有其特有的魅惑力的,它本身是禁止不掉的,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其预防性干预,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对他们以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使之逐渐完成兴趣迁移。

2.网上伙伴的影响。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在网上结交的同伴不再能简单地定义为同龄人,而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同伴的榜样作用是很具影响力的。怎样在网上给青少年学生定一个能遵守规则又能明确描述遵守规则不做犯规行为的理由且与青少年现有道德推理水平相匹配的榜样,不是一所学校,几个家庭能够办到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行为者人人从我做起,达到道德自律。

3.给青少年学生多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时期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应结合具体事例、具体问题、多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进行道德教育。要避免反面事件带给他们的负强化,帮助他们把握自己的真实道德需要,明确自己的道德权利、责任与义务,切“勿以恶小而为之”,失小节而坏大德,多从正面去引导,增强正强化。

四、结语

总之,家校互动的德育是网络时代德育的一个创新,它以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网络德育的切入点,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符合新的课程改革中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这一目标。随着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与改进,必将成为推进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互动网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