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索
2018-05-10张莉英
张莉英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中小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了更鲜明的导向。作为一名教师,应站在“大教育”的角度,开展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培育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育人生态;品德培养;德育工作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对中小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了更鲜明的导向。作为一名教师,将怎样站在“大教育”的角度,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培育新时代的接班人呢?在此,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营造健康的育人生态
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以及其他关联方的良性互动,是形成学校德育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要构建健康的育人生态,就要搭建好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平台,就要客观、理性地处理好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各方的关系,使诸要素之间显现出有利于学生生命体健康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约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活动,通过这些渠道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例如,通过家长会进行演讲,给家长们上课等,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与理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家校合力教育的更大效能,為孩子们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校护畅队,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等,引进家长的力量参与学校管理,构建紧密联系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每学年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活动,让家庭和学校联系得更紧密,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家长进课堂”“家校心连心”“亲子秀”等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并能取得很好的育人成效。
(三)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主动联系本地公安、司法、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建立多方联动,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每学期的开学初和期末放假前,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学校都会邀请“五校长”(法制、交通、禁毒、消防、安监校长)到校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护意识;又比如,学校定期与社区联合开展“160工程”暑期教育活动,通过表演、知识问答、现场挥毫等方式,深化主题,达到育人目的。
这样,多方进行联动,营造出健康的育人生态,搭建开放而有效的育人平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拓宽德育培养途径
(一)活动促进德育培养
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利用节日,触动心灵。利用节日,因势利导开展德育活动,触动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的言行。如利用国庆节开展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活动;利用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开展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等。通过活动让这些节日深入生心,使他们深受触动和感染,激发他们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2.利用特殊时机,感化生命。除节日外,有很多特殊的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利用这种特殊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起到的效果不可小觑。例如,利用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有演讲、读书分享、大讲坛等,通过系列活动,感化学生的生命,在他们的心里填下明理的种子,伴随他们成长。
(二)课程强化德育培养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我还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特点,利用教材资源,有针对性地、系列性地开展育人活动。如通过《十六年前的回忆》等系列课文,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奋斗的决心;通过《各具特色的民居》等系列课文,又让学生感受祖国各地的独特风俗,引导他们挖掘身边的风俗,在了解祖国各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和习俗,从而激发更爱家乡的热情等等。
每一类课文的学习,都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契机。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合理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践升华德育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了解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个大平台,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更具实效。例如,让学生参加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扫墓活动,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对先人、对烈士的情感得到升华;领学生到生态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劳作,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互助,让他们的品格得到历练;组织开展“我是小义工”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从小植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来才能更好发展;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画现场绘画比赛、现场规范字书写比赛,让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以上这些,是塑造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品性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大有裨益。
三、落实、落细、落小品德培养
德育工作要避免大而全的说教方式,要注重知行合一,将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蕴含在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之中,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一)落实。体现在面向全体,大面积参与,而不只是为了作一下秀,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一下,有个形式就算了。落实应该是要大多数人参与,要真正深入人心,获得大面积丰收。例如,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落实,是要做大量工作的:学校层面要召开相关的师生动员大会,要召开家长会、教师会议,做到思想上、行为上统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能力;还要每一位班主任利用班队课,对班上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高抗压能力;各班还要进行排查,关注特殊学生,及早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并及时进行家访,进行沟通,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此外,校园的宣传、心理辅导等都要跟上。这样一落实,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二)落细。落细就是要注重细节,不要过于粗枝大叶,流于形式。例如,在组织开展“我是小义工”活动中,报名、审批、实践、小结、表彰等各个环节都要做细做足,少了哪一个环节或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削弱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很多活动都是之前轰轰烈烈,之后无声无息,有点虎头蛇尾的态势,效果不够突出。而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小结”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将活动过程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难忘的举动、深入人心的语言等进行分享、宣传,让这种实实在在的榜样力量所产生的教育效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
(三)落小。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关注起,从小事中生明道理、见品性,做到格物致知。处理看似小的问题时,老师一定要低得下身子,抓住这些看似小的事情,其实就是大的契机,认真地处理好,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你的处理方法和意见,才会使学生从内心里听从教导。例如,学生之间闹意见、红脸是很常见的事,很多老师喜欢笼统粗略地叫他们不要吵,要团结友爱等。学生表面可能会平息,可内心里并没放下。作为教师,应平心静气,了解原因,帮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认识自身做法的对错,并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欣然接受老师的建议,还要学会触类旁通,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小事上明白道理,真正从小事上获得智慧。
总之,在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道路上,作为教师应多学习,多研究,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改进自己的工作策略,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新时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