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在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0李文锋庞志东冯礼雄梁振娟刘克文
李文锋 周 任 庞志东 冯礼雄 梁振娟 王 君 刘克文 卢 毅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玉林市 537000)
肝切除为原发性肝癌(PHC)的常用治疗方式,但由于肝组织血管丰富,术中易造成大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预后[1]。因此,有学者尝试使用不同外科手术能量系统以降低PHC患者术中切割损伤,以达到减少出血量的目的[2]。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作为一种新型电凝方式在学术界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22例行择期肝切除的PH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22例行择期肝切除的PH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制定的PHC诊断标准[3];符合手术指征;年龄18~75岁;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为A~B级;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度肝硬化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伴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住院期间死亡;围术期出现严重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术中使用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对照组使用常规单极电凝。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于全麻下取仰卧位,于剑突至右肋缘下做一“┘”型或者腹部正中切口,并逐层探查;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肝周韧带,暴露待切肝脏;使用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常州市延陵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FCY2B-200型)点状切开肝包膜,分离肝实质,并配合手术剪、吸引器等工具完成肝实质由浅至深地分离,以完全切除肿瘤;在遇到较小血管或胆管时则先使用电凝凝固2~3 s后再予以切断,若血管直径>3 mm则需结扎或缝合止血。
1.2.2 对照组手术过程与观察组相同,术中给予常规单极电凝(扬州市华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WGDJ-I-150型)进行上述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腹水、胆漏、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术后3 d时,两组患者均常规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c702型)检测其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肝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ALB、AL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ALB明显降低,AL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x±s)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多对PHC进行解剖性切除以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肿瘤复发,但在保证完全切除的同时,肝脏可因多处血管损伤造成严重出血,使手术风险增加[4]。有学者指出双极电凝可通过2个尖端的高频电能使血管脱水而凝固,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单极电凝,且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5]。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单极或双极电凝均能形成局部高温,造成局部出现焦痂,而引起术后肝功能降低,不利于患者预后[6]。因此,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将冷水及双极电凝结合的新型电凝方式,如滴水双极电凝、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等,该系统可通过冷水使双极电凝后局部组织迅速降温,而术中减少结痂,临床使用价值较高[7]。
本研究发现,给予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干预的观察组手术时间虽较常规单极电凝干预的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可增加手术时间,但对PHC患者术中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从而控制术中输血比例。另外,国内研究也指出,PHC患者术中大量出血可导致其胆红素等代谢物质增加,加重肝脏负担,且大量出血后的输血治疗也可造成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能使术后肝衰竭风险增加[8]。而本研究对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评估发现,观察组术后肝功能(血清ALB、ALT水平)损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比例,降低手术造成的肝脏负荷,有利于改善术后肝功能不全。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此结果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中双极电凝止血效果较好,可提高术中视野清晰度而减少操作创伤,并降低PHC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风险;②该系统使用输水装置降低局部组织温度,减少局部热损伤,降低手术应激反应;③此系统使用水冷不粘装置可避免滴水双极电凝可能出现的电凝后组织粘连,而降低局部组织再出血风险[9]。不仅如此,观察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短。这也提示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利于PHC患者预后。但本研究未对PHC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缺陷,故还需后续长期的病情随访观察以保证结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一次性水冷不粘双极电凝对PHC肝切除患者术中止血效果优于常规单极电凝,且能降低手术造成的肝功能损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1] 王 鹤,董家鸿,何 蕾,等.围手术期应用地塞米松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5):587-590.
[2] 沈 锋,张小峰.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质量控制若干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11-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7):705-720.
[4] 祁付珍,许 刚,宋 研,等.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65-68.
[5] 刘连新,梁英健.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实质离断技巧及器械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5):473-476.
[6] 潘 龙,黄 平,杜成友,等.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与钳夹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16-1019.
[7] 张浏阳,李 波,柴吉鑫,等.滴水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7,23(1):103-105.
[8] 刘朝辉,杜振双,林建泉,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影响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5):375-377.
[9] 薛筠兴,张浏阳,李 波,等.滴水双极电凝镊与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7,23(11):1814-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