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穿刺与盲探中心静脉穿刺的对比观察
2018-05-09余群英
余群英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穿刺与盲探中心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8例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盲探中心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而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分析,B组的成功几率为100%,A组的成功几率为76.9%,对两组患者的病发率进行分析,B组的病发率为5.1%,A組的病发率为12.8%,B组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成功率比较高,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盲探中心静脉穿刺;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中心静脉置管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在麻醉科以及ICU比较常见,直接用到血流动力学检测中[1]。中心静脉置管结合血管差异分为不同的路径,其中颈内静脉位置比较固定,血管粗大,解剖变异比较少,操作简单可行,成功几率比较高,经过穿刺置入后,直接应用到临床研究中。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定位以多体表作为标志,属于盲探操作,可能存在位置异常、气胸等现象,发生几率比较高,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穿刺,工作人员要掌握注意事项,从不同方面入手,做好细节处理工作,进而提升整体优势[2]。为了分析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穿刺与盲探中心静脉穿刺的效果,选择78例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分组后分别采用盲探中心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穿刺后对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8例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都是39例患者。A组中男女分别是20例和19例,年龄在23-61岁,平均年龄(40.2±0.5)岁。B组中男女分别是21例和18例,年龄在24-60岁,平均年龄(39.6±0.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A组采用的是盲探中心静脉穿刺,采用体表标志法进行定位穿刺,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围成的三角顶点定位,进行中路穿刺置管.如果失败,则改为前路穿刺置管,在交叉点位置1cm处,摸到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0.5cm处进针。穿刺针和皮肤需要形成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深度为2-3cm。最后采用扩张器进行导管固定。
B组采用的是中心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全麻诱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姿势,去枕头低15°位,在肩下垫一层薄枕,将头偏向左侧,暴露颈部,采用超声探头进行检查。明确具体位置、走向后确定最佳穿刺点。而后对皮肤进行消毒,采用探头进行扫查,进针点位置和探头边缘0.5-1.0cm,进针方向和探头在同一个平面,穿刺针和皮肤形成合理角度,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后了解移动位置,局部周围组织受到牵连因素的影响,需要适当对位置进行调整,穿刺针和颈内动脉壁平行,要清楚显示针尖位置,此外需要调整具体方向,在比较短的距离内进行推进。动态引导则是在穿刺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进针以及置入导丝,穿刺针迹在超声图像上显示出来直至刺入目标血管,穿刺过程中需要使用探头套,无菌塑料套以及无菌耦合剂.
1.3 评价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成功几率和病发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成功几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分析,B组的成功例数39例,成功几率为100%,A组成功例数30例,成功几率为76.9%,B组的优势比较明显,详细如表一:
2.2 两组患者的病发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病发率进行分析,B组的病发率为5.1%,A组的病发率为12.8%,B组的优势更为明显,详细如表二:
3 讨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诊疗方式,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优势明显[3]。但是本身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创伤,反复穿刺或者穿刺不当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动脉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等现象[4]。此外在病症分析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异常现象,会出现解剖异常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合理进行操作。如果患者存在解剖异常,困难度提升。成人颈内静脉有5%-10%异常的现象,传统的盲探操作模式成功几率比较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解剖标志不容易识别的现象,进针深度很难掌握,出现其他并发症,根据具体变化,在具体操作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分析工作,按照实际要求进行治疗。
近些年来超声引导留置方式的效果突出,根据现有诊断要求可知,在穿刺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静脉穿刺置管本身比较安全,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现象,根据静脉疏顺应性和其他方面内容可知,需要做好定位处理工作,图像的合理化处理是关键,考虑到无放射性以及其他方面资料可知,在超声引导下采用高位入路方式能避免盲目性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尤其是对软组织处理过程中,要做好分辨力以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判断工作。超声技术在显像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整体优势,需要明确介入治疗的重要性,满足应用要求。
在临床研究中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在病症分析阶段,医护人员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做好具体分析工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操作重点,手术人员在直视的状态下进行,能提升整体有效率。此外实时检查动脉以及神经组织,能避免器官损伤,减少发生几率。
传统的体表标记的方式不能避免穿刺主观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了解要点,在超声引导下,整个操作安全性比较高,成功几率高,能缩短穿刺时间,有效对动脉和神经进行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存在异常的现象,因此需要做好病症判断工作,做好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工作。
超声图像能了解静脉的走向、宽度和血流实际情况等,考虑到动脉位置的关系,在病症分析中,了解体表实际情况,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可以预料,可视化穿刺将被普及,甚至根本性地改变操作规则,成为新的操作常规。静态引导是在穿刺之前使用超声定位血管,分辨目标血管周围的组织结构,同时了解目标血管有无明显解剖位置变异、静脉血栓等异常,而在定位后穿刺时并不使用超声实时引导。
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分析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评价工作,如果存在穿刺错误或者其他问题,直接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病症分析过程中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治疗。只有保证穿刺合理性,才能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對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分析,B组的成功几率为100%,A组的成功几率为76.9%,对两组患者的病发率进行分析,B组的病发率为5.1%,A组的病发率为12.8%,B组的优势更为明显。说明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穿刺的优势明显,能准确和迅速的进行穿刺置管,安全性比较高。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无明显影响,能保证顺利进行,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吴文,聂昆,夏婧,等. 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 32(5): 449-452.
曹学照,刘芳,马虹,等. 超声引导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的比较[J]. 上海医学. 2010, 33(12): 1140-1141.
朱晓麟,谢敬,孙书杰,等. 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置入 PICC 导管的疗效探讨[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4,64(5): 431-432.
俞盛辉,丁力. 超声引导和盲穿法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比较[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7): 1094-1095.
周清河,肖旺频,姚明,等. 右颈内静脉盲探穿刺失败患者高频超声引导再次穿刺的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3): 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