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学服务在心血管疾病抗栓抗凝药物治疗中的干预

2018-05-09贺美俊丁珊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贺美俊 丁珊

【摘 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学服务在心血管疾病抗栓抗凝药物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心血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药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3.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6.8%,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抗栓抗凝药物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干预;抗栓抗凝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抗栓抗凝药物在心血管药物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对抗栓抗凝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降低25%以上[1]。而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病房颤与瓣膜病房颤方面具有显著预防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形成血栓及卒中的发生几率。多项研究报道证实了应用华法林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后能够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幅度达到2/3以上。由此表明,临床药师对心血管患者的抗凝抗栓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究临床药学服务的干预效果,本文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心血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心血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75.8±5.7)岁。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分会制定的心脑血管诊断标准;②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性疾病;③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醒、无法配合完成本次探究者;②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者;③拒绝参与本次探究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的基本数据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药学服务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抗栓治疗干预

①治疗方案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特别是非ST段抬高心梗、经皮冠状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等,强化抗栓治疗的预后效果,避免再发心梗。根据患者ACS的危險分层,临床药师给予适当的抗栓药物。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药物使用较多,对此临床药师对其作用要有准确的认识。对准备行PCI的ACS患者,医师可推荐替罗非班、IIb/IIIa 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等药物,而对于不准备行PCI的ACS患者,同样也可以推荐IIb/IIIa 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药物[2],充分发挥血小板的功能;②抗栓药物用法与用量的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量为75~325mg时预防效果最佳,当低于这一用量时,会减弱抗栓效果,而当高于这一用量时不仅不会增加抗栓效果,还会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药师可根据患者的症状情况适当调整剂量。但部分依从性较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疾病状况随意加减药物用量。对此,医师可通过向患者讲解药物用量与发生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教育患者,促使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另外,由于药物涂层支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虽然降低了内层增生的发生率,但增加了晚期血栓的发生率,对此,要进一步加强二联之间抗栓治疗的依从性。③抗栓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应用抗栓药物治疗在提高患者预防效果的同时,也会为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如牙龈出血、便血等。对此,临床药师首先要事先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密切监测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较严重患者,可逐渐减少药物服用量或暂停药物服用。

1.2.2 抗凝药物干预

①抗凝药物监测干预:肝素抑制血凝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抑制Ⅱ因子与X因子实现,而ACS患者要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APTT则需延长1.5~2.5倍,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可通过调整APTT获得最佳的抗凝效果[3]。为避免发生出血,临床药师要加强对患者血常规的检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血红蛋白情况;②抗凝治疗过程干预:华法林对于维生素K等凝血因子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以广泛应用于房颤、附壁血栓、静脉血栓等病症的抗凝治疗中。但该药物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需要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普遍通过监测其国际标准化比值检测其抗凝强度水平,INR的常规强度在2.0~3.0之间,通常当INR低于1.5以下时抗凝效果会大幅减弱,而当INR高于5.0时会大幅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4];③过渡期抗凝治疗干预:在长时间服用华法林药物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暂时停用华法林的治疗,因此在药物停用期间,临床药师可结合药理动力学等知识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以保障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并降低血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④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干预: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抗凝效果,对此,临床药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分析,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提高药物抗凝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探究采用SPSS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数据表示采用百分比(%),比较行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3.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6.8%,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用药依从性主要指的是患者对医嘱的严格执行程度。通过患者的依从性受到自身疾病,药物服用方式以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影响[5]。以往的研究报道证明,每日只服用一种药物的患者的依从性要显著高于服用多种药物的依从性。通过临床药学服务,药师就药物的用法用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与分析,帮助患者提高对药物正确使用方法的认识,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另外,通过每日查房,与主治医师共同探讨患者病情等,提高了临床药学知识的实用性。心血管临床药学知识比较复杂,临床药师可以从某一药物开始,深入分析该药物的特点,对患者的抗栓、抗凝及不良反应进行药物干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本文以我院12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药学服务干预,有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依从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综上,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抗栓抗凝药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黄其春,李艳,黄天文,雷宇,潘文. 临床药学专业教育与培训应引入积极心理学[J]. 中国药房,2015,26(06):856-858.

潘莉丽. 临床药学干预儿童哮喘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15,12(01):37-39.

骆佩怡,刘立,刘冬年.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431-1432.

梅全喜.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J]. 中国药师,2015,18(06):952-957.

吳俊辉. 基层医院药剂科开展药事服务的应对措施[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8):192-193.

杨琴琴,林玮玮,王长连,王华燕. 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癫痫治疗中的实践与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6):1668-1670.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