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2018-05-09司海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指导环境

司海莹

【摘要】区域游戏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较普遍开展的活动,兼具良好的游戏性和教育性特点,深受教师喜爱。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游戲主体性,即游戏的主人这一特性,深受幼儿喜爱。设计和组织较好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28-01

幼儿天性好动,对于他们来说在幼儿园开展一定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符合他们发展要求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常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自主地选择同伴、材料进行操作实践,习得知识。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幼儿通过摆弄材料、自主操作,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合理组织区域活动,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阐述。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区域环境是教师“有准备的环境”,它本身就是隐性课程,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围绕发展目标确定区域、布置环境。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同一时期创设的区域中应该既有促进幼儿动作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又有促进幼儿个性和情绪情感发展的区域。贯彻全面性原则的前提是教师对于各个区域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能与幼儿的发展目标相对应。

3.科学性原则。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区域种类和数量;根据班级空间的特点,合理进行空间分隔和布局,避免动区与静区相互影响;操作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目标有层次性;区域之间的关系,应考虑让易于幼儿相互交往与合作的区域相邻近;要能观察到幼儿在区域内的活动情况,并能根据幼儿的表现不断调整区域。

4.趣味性原则。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创造性游戏区域的创设,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5.互动性原则。只有在交往中,幼儿的社会性才会得到发展,幼儿才会习得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会得到发展。

二、活动区材料投放需满足新时期幼儿的需要

1.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如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肌肉发展不够协调,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大小适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有一定的趣味性。

中大班幼儿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规则意识逐渐增强,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2.投放材料的适宜性。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随时了解材料的使用情况,如观察一下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还适用、还需提供什么新材料等,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如在建构活动中,幼儿想搭建大马路的十字路口,但缺少红绿灯标志,教师随即找来了有色橡皮纸供他们使用。孩子们将橡皮纸剪成小圆形,贴在纸板上,制作成红绿灯,这项工程就得以顺利完成了。

3.材料投放可一物多玩。对于新投放的活动材料,教师可启发幼儿自己探索,让幼儿探索出多种玩法,体现材料的一物多玩,避免了对材料操作的盲目性,也能够自如到活动区游戏。

三、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的结合

要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互为融合,使两种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开展“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在各区域增添了相关物品。图书区:增加了有关秋天水果、蔬菜、农作物、动物活动方面的书籍和图书。美劳区:增加了剪纸、树叶粘贴、绘画、折纸、水果娃娃的制作材料。表演区:提供了有关秋天歌曲的音乐,提供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头饰、服装道具及背景。科学区:提供动物标本图、水果剖面图。自然角:提供了水果、蔬菜、农作物制作的娃娃及动物、植物、树叶标本等。

四、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结束时,孩子们能把自己使用的物品整齐地摆放好,及时整理自己的活动材料,并归类摆放整齐;同时还请幼儿之间互相参观,看看哪个区域的材料摆放得最整齐、最合理。如在整理建构区的积木时,幼儿能根据积木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摆放。娃娃家的玩具也是分类摆放,厨房用具放在一起,洗漱用具整理在一起,家庭日用品放在一起……最早整理好物品的小朋友还主动帮助其他小伙伴一起整理。在促进动手能力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五、区域活动后的有效评价

游戏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如在开展“我的一家”活动中,高圣翔小朋友讲述自己去的表演区,玩得很开心,自己扮演爸爸,丫丫扮演孩子,文文扮演妈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讲述了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美工区的幼儿展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建构区的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创作,他们合作建构出了家里的“沙发”、“电视机”、“衣柜”、“冰箱”等。孩子们在讲述时都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坚持正确的理念,合理投放材料,积极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教师只有把握好活动的每个细节,才能让区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才能够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荃主编.中班游戏课程[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8.

[2]董旭花主编.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3]美得克.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俪人:教师,2015(14):3-3.

[4]蒋怡.让区域活动“有声有色”——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114.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指导环境
环境清洁工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