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教育模式的渗透路径

2018-05-09卢万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物理实验高中教育

卢万昌

【摘要】微课是近些年来教学领域普遍开展的一项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运用微课教学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教学情境,具备了支持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的优势。然而,目前应用于实验教学的微课设计较少。本文结合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教育模式的渗透路径,以便为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实验;微课;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69-01

一、微课教育模式概述

以往应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通常将微课内容设计成当堂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引导情景。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PPT、Premiere pro、会声会影、Adobe Photoshop、以及flash动画制作软件等,将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图文信息,以动态数字化图像进行包装。引导学生从动态的教学视频中了解更为真实和体验感更强的教学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现形象而生动的理论内容,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实践内容。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这样教学内容的形象输出,可以完成推理演算、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既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参与感,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与方法,更为真切的还原实验教学重点或实验现象。因此,微课教育模式是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亟待开发与优化设计的教学更新方向。

二、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但是几乎所有物理理论教学方向都极为抽象,并不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和掌握。为此,《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物流实验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并要求物理实验教学课程发挥出较高的教学体验度与真实性。通过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机理,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最终明确学习方向与学习目的,形成较为深刻的物理思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多数物理教师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加之实验教学条件有限,部分物理实验内容并无法直接展现。尤其学生预习情况并不理想,对物理实验的目的与方法认知并不充分,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理教师虽然针对教学重点进行了逐一讲解,但学生的理解效果欠佳。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教育模式的渗透路径分析

(一)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制作

能否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微课教学视频是否能够充分展现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相关细节。以人教版高考重要实验教学复习点“电表的改装”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本节实验教学课程之前,需要设计微课视频内容。可以通过flash动画制作软件演示电流传播方向,充分展示采取半偏法测量电压和内阻的实验原理。也可以通过Adobe Photoshop软件将原始电表和改装电表的具体结构进行图像对比,并配以解释性文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还可以通过DV录制教师的实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观察电表改装细节。最后,通过Adobe Premiere pro或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将图文信息和动画视频以及录制视频进行整合。容纳为10min以内的微课小视频,并输出智能终端可以识别的APP格式,以便传递给所有学生作为课前预习的学习资料。

(二)课中展示的微课视频输出

实验流程的注重事项以及本节课程的物理实验现象,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以往时期,传统实验教学并无法提供最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如果学生实验操作流程与方法完全正确,则可以得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学生操作失误,并未直接展现实验效果,其教学效果也会差强人意。以人教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实验课程为例,如果在操作环节中实验设备并为体现出外力作用后的物体运动路径变化,可能存在实验设备老化或实验操作失误等偏差。然而单以教师的讲解或其他同学的实验现象为观察对象,理解起来也会相当困难。但是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流程进行展示,因此学生可以在掌握实验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实验操作,并不容易出现失误现象,因此相当于优化了物理实验教学水平。而以微课视频所创建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可以在课中发挥出引导教学优势,当学生主观思维融入教师预設的教学情境之后,更加激发了实验热情与学习动力。

(三)课后复习的实验流程演练

微课所展现的物理实验流程,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可以将微课视频作为预习资料,进而预先了解实验教学目的、原理、方法、操作重点等关键信息。而且不仅在预习中能够提前掌握实验机理,也可以通过反复演示实验流程增强课后复习效果。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教学课程为例。在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以课中单次观察实验现象,很难产生深刻记忆。而微课视频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反复观察和学习,突破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空间局限性,将不可复制的实验内容和现象,作为普遍学习的原始资料,一旦学生在课后复习中产生任何疑问,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找出答案。因此,在反复演示实验教学原理与内容之后,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必然有所加强。

(四)全课程体系的实验教学评价

微课视频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前具备预习功能,在课中具备情境再现功能,在课后具备反复演示的教学功能,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的全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是教学更新方向的延伸与发展。但是微课视频的教学评价环节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上也应当重新设定评价标准。微课的教学重点是以引导学习和翻转课堂为核心,那么学生在微课中获得的并非对于物理实验的真实感官,而是基于教师提供的实验现象为思路,而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流程充分掌握实验机理。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以及后期复习的成效,是评价微课教学时效性的重点。

四、结语

微课本身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表达物理实验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更加清晰的展现实验操作流程,并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观察与思考实验原理的时间。当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内容进行深度探索时,也更加有助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水平提升,进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但是高中物理教师也需要注重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课后复习、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将微课内容渗透到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中,并发挥出微课教学优势。为学生创建针对性更强的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内容,并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机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佳亮.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电阻的测量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140-141+150.

[2]蒲彪.浅析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J].教师,2017(15):60.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物理实验高中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