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

2018-05-09赵云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共融运用

赵云芝

【摘要】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多种唱法合理的共融,并科学的运用,这样便于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以此提高尊重不同的作品风格。本文主要以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入手,详细的阐述了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科学运用,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融;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33-02

前言

声乐是我们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发展中,受到的时代和经济的影响,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带动着音乐的发展,人们改变了音乐的审美观念,提高了音乐的审美水平,声乐即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声乐教学方式,从高职声乐教学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需要聚美优质的嗓音基础,还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一、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

1.美声唱法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美声的演唱主要以声为主,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采用基本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美声唱法强调音质和共鸣,学生在练习美声时,要掌握发音的技巧,注意科学合理的发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声带疾病的产生,还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唱功。美声这一唱法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与我国民族的审美观有所不同,所以很多人还不能接受,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程很难传承美声教学,美声教学还是一种曲高和寡的演唱形式。现阶段,我国各大院校不断推广美声唱法,这一唱法的传播并普及,很多人已经接受并喜欢美声的唱法。在美声训练中,它的发音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采用混合生训练方法,其字和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发挥高音响亮的特色,保证高音处于高位置,低音处于面罩里,力求声音的圆润与甜美,以达到艺术演唱的境界。例如,《一杯美酒》、《节日欢歌》和《春天的芭蕾》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范例[1]。

2.民族唱法

在音乐教学中,民族唱法极富有民族特色,在发音方面,极为重视民族的声音,民族唱法在保证字正腔圆的同时,还要求吐字清晰和以情带声,不仅如此,嗓音中带有止呕感和亲切感是亲族唱法的一个要求,歌唱者还要有民族的审美特点,以达到雅俗共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唱功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民族唱法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民族唱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行教学,民族有独特的唱法特点,并不只是采用明亮的真声,还要“挤”着唱,例如,《父老乡亲》、《幸福山歌》和《党的女儿》等。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偏向于口语化,要求演唱者要声情并茂和发声自然,演唱者有一定的乐感基础和音乐表达能力。在通俗唱法教学中,要重视发音的平和直,这是通俗唱法的基本要求,通俗唱法的表演方式十分平易近人,还富有极强的感染能力,深受大家的喜爱。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通俗唱法训练中,教师让学生了解通俗唱法的规律,使得高音不挤,低音不压,轻而不虚和响儿不燥的特点,例如,《弯弯的月亮》、《我愿意》和《绿叶对根的情意》[2]。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科学运用

1.尊重不同的作品风格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要尊重每一种作品的风格。作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声乐艺术中,体现不同的声乐唱法,不同的声乐风格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乐作品,特定的声乐唱法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适用性。从广义声乐艺术上来说,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有多样化的演唱方式,如果教师只使用一种方式教学,就无法满足声乐艺术中的多种风格,因此,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将美声、民族和通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声乐中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进行教授,再调整声乐教学模式。例如,民族民间的声乐作品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结合地方的行腔、吐字和乐律特色,以此作为声乐的旋律,还要一些民族民间的音乐,它的风格有一定的组成因素,对演唱者的音质要求比较高,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声音进行润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品的风格[3]。

2.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

音乐艺术都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在唱法上也有一定的共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美声、民族和通俗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声乐作品中,要体现音乐唱法特色和个性,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和唱法训练。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语言和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发挥不同教学方式,以发挥自己的聲乐教学特色,教师还要结合不同唱法,找到其中的共性,以此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发挥学生的可塑性和表现力,使学生做到唱有法,唱无定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唱法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尊重不同的作品风格,教师在重视唱法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多种唱法相互共融,以满足声乐艺术的多种教学风格,根据声乐中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进行教授,引导学生并科学运用声乐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乐理知识和唱功。

参考文献

[1]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3):105-108.

[2]梁钰.关于民族声乐科学演唱方法的思考——科学的演唱方法在高职专业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3,5(6):81-82.

[3]古丽孜亚·扎肯.浅谈声乐教学中对哈萨克族学习者进行几种唱法的教学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16-118.

猜你喜欢

共融运用
共融共建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
“鼓”舞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共融机器人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二米饭
浅谈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