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古诗教学差异

2018-05-09罗玉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项羽梅花生字

罗玉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06-02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魁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每学年的教材都安排有古诗内容。那么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是一样吗?显而易见是不一样的。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阅读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对高年级的阅读又是这样阐述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我这个学期有幸参与了低、高年级古诗教学备课组的备课与教学,我有了一点的体会。我就S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和六年级上册《复日绝句》的教学进行一些比较。

一、生字的教学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每首诗中都会有一些生字,根据大纲要求,小学生要少有课外作业,学生要在课内识记完成。《梅花》古诗中一共有四个生字:梅、墙、独、遥。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古诗中圈画出来,再通过不同的而有趣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它们的读音,字形、字义和在诗中的理解及书写。如:

“梅”这个生字在课题中就出现了,教师要通过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识记了“梅”的读音、结构、偏旁与书写。了解“木”字旁与树木有关。

“墙”用讲故事识字。古时候,人们打得多余我粮食回来,要造一个简易的房子来装(配上课件)外面再围上泥土,以防人和老鼠来偷。从而让学生形象记下了字形与字义了。

“独”用猜图识字。课件出示一只狗关在一个笼子里,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是怎么猜出来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图中了解“犭”表示狗,而“虫”表示笼子。意思是一只狗被关在笼子里很孤独,很寂寞的。诗中的梅花独自在墙角里生长也是很孤独寂寞的。

“遥”字用童谣来记。“提手把篮摇,发言唱歌谣;加上走之儿,就变路途遥。”通过比较让学生触类旁通记下了几个字了。

而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则是放在课前与课后学生的练习时识记的。这也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掌握的知识所设计的。

二、明意解析的教学

古诗的明意解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老师引领与帮助达到理解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因此,低、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所以教学也是不一样的。

二年级学生对于《梅花》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了解诗意。如下面的兩个教学片断就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片断一: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知道了什么呀?

生:我知道了有梅花。

生:我知道了梅花长在墙角。

……

学生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老师怎样引领学生了解诗意是难题了。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观察理解感悟。老师可以这样来处理教材:

片断二:

师:让我们和作者回到九百多年前的现场去看看吧。(播放大雪纷飞的课件)

师:在一个寒风凛冽,下着大雪的下午,诗人外出访友回来,他低着头,抱紧双臂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他顺着香味去寻找,眼前到处是白白的一片,找了很久,他知道这里肯定是有梅花的。孩子们,你们听出老师说的是哪句诗意吗?

生:老师说的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

师:诗人继续寻找,突然,发现前面庭院的墙角有几枝白色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这是诗中哪一句的意思呀?

生:这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思。

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有了一定自学能力,老师可以这样来处理教材:请同学们对照注释,查资料,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有不一样的理解,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也可以问老师。最后是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

总之,低年级与高年级在理解古诗意思这个环节处理是不一样的,既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遵循知识水平,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教学

学习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学习古诗的难点。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较远,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于苍白,而将作者写诗的有关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对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感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夏日绝句》时,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找的资料,还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

1.作者为什么“至今思项羽”?2.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

教学片断如下:

师:要知道作者为什么“思”项羽,我们先来了解项羽是个怎样的人。(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项羽觉得自己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不肯离江而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通过故事再现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从而体会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赞颂。

当解决第二问题时,联系五年级已学过的古诗《题临安邸》,让学生想象画面——杭州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美丽景色和南宋朝庭的“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荒淫生活。南宋朝庭,不管国家与百姓的的安危,抛弃中原河山,到杭州苟且偷生,夜夜歌舞升平,贪图享乐。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南宋朝庭的不满。

作者李清照借赞颂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耻行经。体会出诗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四、韵味朗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古诗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要给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得通,读得顺,读得懂,更要读得妙。在课堂中,我们通常给学生自由读,比赛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等。我觉得除了这些读法,低年级还可以进行解说式的引读,高年级可以进行扇情式的引读。如教学《梅花》片断:

师:在一个寒风凛冽,下着大雪的下午,诗人外出访友回来,他低着头,抱紧双臂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他顺着香味去寻找,眼前到处是白白的一片,找了很久,他知道这里肯定是有梅花的。孩子们,你们听出老师说的是哪句诗意吗?

生:老师说的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

师: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

又如在教学《夏日绝句》片断:

师:学完这古诗。我们很敬佩作者的爱国情怀,项羽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女同学就用敬佩的语气来读读这首诗吧。男同学用赞颂的语气来读读这首诗吧。

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才能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才会与作者情感交融,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地钻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我们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项羽梅花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梅花
斯诗私塾
项羽虞姬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生字变身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