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2018-05-09杨春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客观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57-0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中国自入世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被削弱。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切实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要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文环境缺失。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行业发展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多以强调结果为主,弱化了过程和目标的重要性,导致人文教育环境缺失,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大学生先进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

二是,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即教师单方面地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机械化地进行理解和记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容易使他们产生枯燥乏味感,进而逐渐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是,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院校教育一直强调技能教学,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加上家长理念偏颇、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影响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因素

(一)多元化价值观分散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随着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民众价值逐渐苏醒,与此同时,也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故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面临价值观选择时经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逐渐模糊。

(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平衡

大学生崇尚自由,拥有十分强烈的个人意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他們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差异。尤其是目前高职院校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导致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失衡,不利于大学生政治思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学业和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大学生非理性的价值观追求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很容易便会受到一些非理性价值观的错误引导,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背离社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盲目追求金钱和利益,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也无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三、增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一方面,高职院校需从教材入手,结合社会实际编写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教材,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还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另一方面,学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力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其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高职院校有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大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牢固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其次,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其人文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此外,高职教师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所学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内化于心。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注重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体系相适应的高效教学模式,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高职院校应客观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影响其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使其成为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价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晴;周仁梅;沐林英;张俊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8)

[2]张有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3)

作者简介:杨春英,女,1986年2月,四川自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