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成长因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05-09张旭
张旭
[摘 要] 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影响学生成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目的是让广大学校管理者关注学生的成长,用思想用智慧工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学生成长;影响因素;全面发展
一、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是认知能力的总和,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六个基本要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1.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记忆力是注意力的结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就没有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是建立在良好注意力的基础之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学习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2.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高级知觉活动能力,是包含着理解、思考,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感知觉的综合。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3.记忆力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早在公元前5世纪,“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就曾说过“记忆乃智慧之母”。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因此,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避免知识的遗忘,从而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人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学会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5.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心算力等,它参与、支配着人的一切智力活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思维力。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学会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的创造,都是创造力的表现。由于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比赛活动;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态度、意志、习惯、性格、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耐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划分三个不同层次。最高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对学生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和持久的影响;中间层次:指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最低层次: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对学生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对学生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耐心观察,持久注意及记忆,积极想象,独立思考等智力活动过程,都必须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支撑才能完成。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重要内驱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能够直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勇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并能使学生及时调整心理,改正错误。下面着重介绍几个影响学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1.理想和目标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對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目标是个人或集体期望取得的成绩。理想、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树立远大的理想,咬定目标,决不放松,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
2.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推动人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想要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动机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教师要教育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3.情感和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喜欢与厌恶、爱与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命运。人生就是顺境和逆境的交替起伏,有了积极的态度,才能够以坦然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怀着一颗平常心,轻装上阵,以积极、乐观、向上、良好的心态来对待生活,每天都能以积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取得成功的快乐。
4.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人探索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培养学习兴趣,是發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有人总结了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
5.习惯
习惯是指人积久形成的生活方式。科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使人能够终生享受它的利息。”因此,学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6.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重要内容是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必然要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如自信的人有行为稳健、从容的习惯;不良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不良习惯,如鲁莽的人有行为急躁、冲动、冒失等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性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
良好的性格能够使人积极上进,奋发图强。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让学生认识自己,积极进取,把握命运,成就人生。
7.自信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美国著名实业家、超级资本家、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豪与全球首富洛克菲勒曾说:“自信能给你勇气,使你敢于向任何困难挑战;自信也能使你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自信更能使你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帮助你成功。”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学习需要自信心,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常言道: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让学生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自信,我就会成功!”
8.意志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就是大厦的柱石。
恒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滴水穿石,恒心无坚不摧。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自有所损”。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努力的结果。”学生要有坚忍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要发扬坚持不懈,勤学不怠,锲而不舍的精神,永不言弃,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密切关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皖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