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探究
2018-05-09吉卫星韩大富胡晓斌
吉卫星,韩大富,吴 延,胡晓斌,段 康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1 工程概况
延长石油科研中心工程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与科技八路东北角(见图1),总建筑面积约21.76 万 m2,其中塔楼建筑面积12.28 万m2,地下3层、地上 46层,结构高度 195.45m,塔冠总高217.30m,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裙楼建筑面积9.45万m2,地下3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23.25m,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等级为特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本文着重介绍超层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主控思路及创新应用。
图1 工程效果
2 工程重难点分析
本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不仅拥有现代化超高层建筑“高、大、新、奇”的特点,且其独特的超厚弧形变曲面墙体、斜拉式瀑布幕墙等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与挑战,工程特点如下。
1)施工场地复杂,施工环境多变,塔楼各施工单位穿插制约影响多。
2)塔楼外框钢构件尺寸及质量大、数量多,核心筒为弧形变截面超厚墙体。
3)狭小空间内垂直运输量大,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多,安全防护复杂多变。
4)核心筒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泵送高度及泵送量大、泵送难度高。
5)核心筒内伸臂桁架尺寸大、单件重、节点复杂,且与混凝土核心筒交叉施工。
6)多单位、多专业工序穿插多,总承包单位工作内容繁多,现场协调量大。
7)塔楼超高层建筑现场作业点多面广,焊接作业量大,临水临电系统复杂,现场消防安全管控难度较大。
8)塔楼材料、人员垂直运输量巨大。
9)超高层超长电缆敷设、夜景照明系统的安装等施工难度大。
3 安全管理主控思路及创新应用
在超高层建设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点的不同,结合施工环境变换,将全过程安全管理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装饰与装修3个阶段,结合“五先五后”(先手续后入场、先教育后上岗、先方案后施工、先交底后作业、先验收后使用)的原则,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为根本,以强化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责任为基础,以落实安全检查、消除重大隐患为重点,以严把设备入场、严控设备运行为关键,以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火灾隐患为根本,以创新安全防护、杜绝交叉伤害为突破,以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安全活动为保障等为主控思想,全力推广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透明化建设,实现了全过程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建设环境需求,建立《总包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管理奖惩办法》《机械设备使用会签制度》《月度群安之星管理制度》《隐患分类统计分析制度》等一系列适合项目实际运行的制度、办法,并随着工程深入对其进行更新、补充、调整、完善,使项目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生产安排、各专业分包单位的施工特点及现场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及时要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增加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施工现场分段、分区、分专业实施安全管理的需要,使现场安全管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为进一步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力量,项目部积极推行“义务安全员”“月度群安之星”等管理措施,要求所有分包单位必须以班组且不超过25人单位设置“义务安全员”,同时对每月表现优秀的群安人员进行奖励,使现场安全管理可触及每一个角落,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力量,为实现全员化安全管理夯实基础。
超高层建设过程中制度是保障、人才是根本,只有不断对已有管理制度适时进行更新,强化专有人员管理才是确保项目正常进行的基础。在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时,除考虑人员数量、专业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外,还应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年龄问题一并考虑。对于专业分包单位尤其是钢结构安装、幕墙单位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必须根据承担的工程量、危险程度、进度计划安排等增加合格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2 强化入场安全教育,实施危险源系统化管理
以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施工现场生产部署、环境变化、关键施工部位及专业工程施工特点,坚持每日班前安全教育、每周例行安全教育、每月专题安全教育,并结合季节性变化、节假日生产安排开展以高空坠落、起重吊装、物体打击、临时用电、消防安全等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教育系统化、实用化。同时,针对多专业高空立体交叉施工、垂直运输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超高层消防安全的预防与控制、爬模架体的变径、改造与拆除等安全管理重难点,实施策划先行,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在原有重大危险源安全辨识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施工特点、施工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塔楼、裙楼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按照“两区三阶四步”(即:两区:塔楼区域、裙楼区域;三阶: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饰;四步:地下室施工、12层以下、27层以下、27层及屋面)按照专业类别进行动态化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使得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专业化、系统化,确保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有效、得当、及时。
施工人员的入场教育、技术交底已成为现场安全管控的重难点,超高层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面对短期集中大量工作、长期连续施工要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时,做好特殊节点、关键部位、季节变换及节假日等入场教育、技术交底工作已成为现场安全管控的重要方面。细化阶段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结合现场施工生产需求,以落实经过编审批论证后的方案为保障,动态及时调整重大危险控制措施是超高层安全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
3.3 落实安全检查专业化,实施隐患分类治理
为促使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有效,坚持每天安全巡查、每周安全例行检查、每月安全联合大检查,并组织节假日、季节性联合大检查,同时对于现场塔式起重机、爬模、施工升降机、临电等实施定期专项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隐患,根据危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发生后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将现场隐患分为ABC类3类(即:A类为重大隐患,要求立即局部停工整改;B类为较大隐患,限期1d整改;C类为一般问题限期3d整改完成),使安全控制有重点、安全检查有目的、安全整改有闭合。
超高层建设周期长、专业化施工单位多,要求每日巡检由专职安全员或专业管理人员完成,并每日下午17:00召开安全碰头会;周检由总承包项目部组织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或生产经理全程参加,月检、季节性及节假日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安全主管必须全程参加,确保检查频率、层次达到需要的高度。隐患分类治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现场的安全管控重点突出,效果更佳。
3.4 严把设备入场流程,严格控制设备日常运行
超高层垂直运输设备管理的成败是工程能否顺利建设的保障,该工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有2台STT553塔式起重机、1台153塔式起重机、3台80塔式起重机、2部双笼施工电梯、2部物料提升机、施工吊篮及液压爬模等,对于入场的机械设备严格遵循方案审批现行、入场全数检查、安装全程监控、检测全面覆盖、验收全员参与的程序化管理流程。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及时履行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及设备交接班记录,尤其在塔楼2台STT553塔式起重机的超长临时附墙、正式附墙及顶升时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全程督促检查,并严格履行验收手续。在楼核心筒墙体变截面时,督促技术管理部门完善技术方案,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爬模爬升,尤其是加强遇墙体变截面爬升时安全管控力度,严格控制液压爬模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在液压爬模拆除过程中,坚持全过程监督、全员化参与,保证每一个涉及拆除的作业点都能按照程序化、透明化。
因超高层施工现场24h运转,对于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大型持续运转的机械设备,将每月1次的专业单位维修、检查、保养调整为每半个月1次,同时对设备的易损件、安全限位装置等强化检查,为设备的运行提供有效保证。
3.5 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火灾风险
超高层建设参与单位多、人员流动复杂、作业面广、作业点分散,加之超高层施工消防布设、管理、维护等难度大。因此,在超高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现行的原则,编制3个阶段的施工现场临水临电实施方案,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分区、分专业指定专人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同时,针对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电气焊作业,除设置形状各异的接火斗外,动火前履行动火审批手续,清理周边易燃物,设置看护人,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在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火灾安全常识培训、宣传,并组织各专业分包单位开展了多次消防演练,真正达到“防火于未燃、防患于未然”。
3个阶段临水临电的布置思路对于超高层施工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消防管理组织结构的健全、制度的完善、各自责任的明确、消防知识教育宣传及现场需求的适用性成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结合建设超高层经验,最易发生火灾的阶段是所有涉及防水施工部位(保温板与电焊火花、烟头已成为现场火灾的头号危险源),其次宿舍仓库办公区的电气火灾更是日常安全管理控制的关键。
3.6 创新安全防护,杜绝高空立体交叉作业伤害
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成为超高层施工、甚至是建筑行业五大伤害频率最高的危险,施工现场临边洞口防护、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成为超高层建设安全管理的重难点,标准化、定型化的防护工具已成为现场安全防护首选。超高层塔楼电梯井道的竖向水平防护、外框高空立体交叉作业之间的水平防护,尤其是外框钢结构高空安装作业过程中的临时用防护是安全管理策划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工程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除采取2道钢丝绳外作为临时防护外,根据钢结构构件尺寸、施工环境,设计制作钢结构圆管柱对接焊操作对平台、矩形柱柱间支撑外挂架,使用前置的安全生命线,依据季节变化为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加大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频次,结合施工环境变化对现场登高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保证了高空安装作业平稳顺利进行。
超高层施工过程中,致力于实现本质化的安全,但是受限种种因素,在预防高空立体交叉伤害方面仅能做的就极力促使在设计优化阶段考虑施工阶段防护的设置,在施工策划阶段弥补设计在安全防护方面的缺失,在施工准备阶段将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到位,减少在发生事故后去弥补防护上的缺失。
3.7 开展应急演练、实施安全专项活动系列化
在结合超高层建设过程中,组织开展高温中暑演练、消防演练、防汛演练等活动,系列化应急救援演练的经验总结,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结合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更新,并汲取演练经验,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重大危险源,开展一系列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为提升项目应急管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现场安全生产平稳进行,每年组织相继开展“安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意义重大。按照策划先行的原则,不仅制定活动专项实施方案,且按方案要求进行宣传部署,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安全活动,如:开展法规法规、规范标准的宣传教育,组织节后复工安全专项教育检查,签署安全誓言,开展安全专题教育,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专项治理,组织应急演练等,在保证现场平安稳定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将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生产活动日常化、系列化,结合项目建设各阶段的需求,及时组织开展各项应急救援活动、安全生产活动不仅提升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更能提升现场管理人员应急能力、救援能力和指挥能力。
3.8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现场安全管理
在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思想、方法、手段大量应用的今天,传统粗放型管理思路已跟不上现代化超高层建设的步伐,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因此,在超高层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事故金字塔理论,对主体施工阶段、塔楼施工区域、钢结构施工分项进行隐患统计分析,对于反复出现且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隐患制定专项预防措施,并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极大提升了安全监控的有效性。
当大数据已经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引擎,现代化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可用于指导后续或类似工程施工,在管理过程中对某一施工阶段出现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隐患分类,能够快速、有效制定出针对全局管理的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不可预见的重大事故。
3.9 突破常规思路、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为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透明化施工,在入场人员安全教育标识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特种作业人员可视化管理,对进场施工现场的所有经过证书审核查验、入场安全教育合格的人员进行帽贴标识,使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透明化。为从源头上控制登高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对所有从事高空作业的钢结构施工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将高空坠落的风险降到最低。推行每周2~3项安全主控项,实行安全样板引路。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安全管理更方便、更快捷、更加透明化;同时,在各种会议中及时通报建筑行业内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进行剖析,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故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发生,并进一步跟踪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使项目所有参建人员更直接了解自身所肩负的安全使命。
在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封闭管理应该贯彻施工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之上不能仅停留在门禁管理、人员分类统计管理上,应突破常规应用信息技术将楼层内的临边洞口防护、消防设施控制、临电设施等隐患的检查、整改、闭合,按照区段、楼层、部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透明化管理。
4 结语
超高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经历无数未知的不可控因素,但只要思想高度重视、实施策划先行、履行规定制度程序,应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手段,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透明化,提高全体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已持续创新为动力,促使全员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制,相信一定能为工程建设平安顺利地进行保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超高层工程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金栓.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分析与解决措施[J].城市住宅,2017(3):109-111.
[3]胡玉银.超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孙冰,陈博,吴宗希.浅谈加强项目安全管理的新举措[J].施工技术,2016,45(S1):861-862.
[5]江波,雷孝飞.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3,39(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