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化管理做好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
2018-05-09
一、引言
2016年5月,国家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其主导思想就是政企分开,允许食盐跨区域经营,放开食盐价格。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为确保食盐安全和供应安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证措施,本着食盐定点生产和批发企业只减不增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准入门槛,本文就山东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目前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2018年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的换证验收工作提出建议。
二、国家即将发布的有关标准、规范
1.《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
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运行不到位
1.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进度不一。山东省作为国家第一批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省份,由于盐业集团领导重视,组织得力,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应当说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了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食盐安全信息电子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先进单位”。经过近半年的系统性运行,并不断改进,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的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于11月份正式运行,出库开始扫码,积极配合德州、潍坊、枣庄、济南进行批发企业试点工作。山东肥城精制盐厂、山东菜央子盐场、山东寒亭第一盐场的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目前已经安装完毕,正处于调试阶段。其它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由于厂房设施改造尚未全部完成,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尚未启动或即将启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省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进度不一。国家工信部工消费函[2017]727号《关于征求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建议稿)>意见的函》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建立食盐电子追溯系统并有效运行”。为确保2018年底顺利完成,建议各企业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按时间节点完成。
2.企业尚未将食盐安全信息系统的运行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信息追溯是对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正向、反向信息查询,并可用于责任界定的信息技术手段,是确保食盐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现在企业从主观意识上仅是将其作为生产许可证验收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尚未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
(二)食盐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发布,并于2015年4月就进行了修改,足以说明国家对食盐安全的重视程度。《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也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HACCP体系作为企业基本条件。就笔者掌握的情况,目前企业多数尚未建立完善的食盐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当前国家食品安全形势以及食盐安全认识不足。食盐作为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必须品,多年来除非有不法商贩掺杂用假,从正规企业生产的食盐从未出现恶性食盐安全事故,导致了企业对食盐安全认识的不足,虽然从社会上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没有上升到食品安全去管理。
二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新的验收规范的要求。按照《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首次对卫生提出要求,该规范6.7.3条款规定:“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食盐受污染的风险,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按照食品生产企业的一般做法,至少要做到人流和物流分开,这样才能避免交叉污染。该规范6.7.4条款规定“厂房和车间应合理划分清洁作业区(配料、混料、小包装车间等)、准清洁作业区(大包装车间等)和一般作业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隔离和分隔,有不同的控制要求。”该规范6.7.5条款对清洁作业区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很多企业原来是没有清洁作业区的概念的,提出三种作业区,是该规范的一大创新。该规范6.7.13条款首次提出“卫生设施”,要求企业要具有与食盐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设备和设施,并就卫生设施的标准作出了规定。就目前来讲,企业这几年坚持清洁生产,在卫生设施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也不能满足要求。
三是软管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应当说,《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的制定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对食盐大包装的管理,该规范6.8.8条款规定“再使用的吨袋应保持清洁,妥善保管,整理有序,并规定检查标准”。现在企业对食盐大包装,尤其是吨袋包装循环使用,造成吨袋磨损、污染,很容易对食盐造成污染,这一点,我们在历次的检查中也提出了这一点,但是效果不佳。再比如对工艺用水的管理,该规范6.8.7条款规定“凡使用的生产用水无毒害、无污染、定期检测,保留检测结果。严禁使用工业废水生产食盐。”我在2017年省盐务局组织的食盐安全专项检查中对企业作出过类似的要求。
(三)现场管理有待提升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现代化管理模式,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成为“五常法则”,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实施5S可以改善企业的品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确保按时交货,同时还能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不断增强员工们高昂的士气。自2011年起,我省为抓好食盐的现场管理,引入5S管理理念,制定了清洁生产检查标准,持续开展了清洁生产检查活动,促进了我省食盐生产现场水平的提高。
《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明确提出了在食盐的储存和运输按5S管理,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研究5S管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素养,保障食盐的储存和运输条件,防止食盐污染,保证食盐安全。
四、如何做好2018年的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换证验收工作。
(一)企业一把手带头研究标准,并逐一落实
企业一把手的力度是任何人、任何部门无法比拟的。2018年的生产许可证换证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换证,这是国家实施盐业体制改革,政企分开后的第一次换证,门槛高,风险大。正式标准下发后,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引起高度重视,带头研究标准,组成专门的验收行动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分工,并积极推进实施。
(二)加快厂房设施的改造,早日完成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
目前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无论将来怎样修改,验收标准只会强化,所以对于标准中提到的对于厂房设施的要求,建议按照目前的要求进行筹划,提前进行部署,有条件的尽早实施。
食盐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运行也应提到议事日程。建议企业明确管理者代表为追溯系统的运行负责人,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技术专家和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系统尽快运行正常,实现出库扫码。
(三)强化食盐安全意识,引入卫生理念,从严进行要求
《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送审稿)的很多条款来自《食品安全法》和GB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因此,正式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下发前,各企业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类文件,完善卫生设施,建立人员和设备设施卫生标准,建立对原辅料、工艺用水、半成品、成品的内控标准,强化卫生指标的控制,并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营。
(四)建立规范有效的体系运行文件和质量
记录换证验收时,现场检查的依据首先是《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然后就是依据所建立的各类文件,所以文件如何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定非常重要,文件重在实用,企业在制定文件时宜简不宜繁,同时注意与其它体系文件的兼容性,确保文件能够有效执行。
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证据,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要确保质量记录的真实性,要与文件规定相符,不一致的要分析原因,予以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