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来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2018-05-08李秋

现代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检索了近五年来(2012~2016)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方面的论文,对它们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几个方面对近五年来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的偏误分析做一综述,指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本学生 汉语学习 偏误分析 研究综述

一、引言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中国的文字、书法、茶道、武术、瓷器等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来华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日语受汉语影响很大,因而这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使得日本留学生比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学汉语有更多的优势。但是日语和汉语并非同一语系,因而差别也非常大。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出现偏误。

近年来,关于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显著。本文以知网上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依据,对我国近五年来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的论文进行梳理,做总的概括和分析,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对日汉语偏误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

本文以“日本汉语学习偏误分析”为主题,把时间限定在2012~2016年,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模糊检索,经过筛选共得到相关论文142篇,其中2012年33篇,2013年32篇,2014年25篇,2015年27篇,2016年25篇。在数量上,2012年、2013年较多,2014~2016年数量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最近几年中日关系紧张,来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减少;另一方面,在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的研究方面遇到了瓶颈期,研究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既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新的研究又无法突破原先研究的藩篱。

为了便于了解此领域研究的部分和整体状况,我们按照现代汉语教材中对汉语知识和研究的分类方法,将这些研究成果分成“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其他”五个部分,分别对相关研究做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的现状。由于涉及的论文较多,我们仅选出其中一些代表性论文加以分析。

(一)语音

关于语音方面偏误分析的论文共14篇,涉及声母、韵母、声调、语调四个方面。其中声调方面的研究最多,研究成果包括初级和中高级声调习得偏误、声调调域偏误、轻声习得、上声习得偏误、语调偏误等。日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偏误多发生在声调方面,故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总的来说,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只占所有成果的10%。这是因为语音方面的研究需要仪器设备的支持和扎实的听音记音以及语音分析的能力,故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从词汇语法方面着手分析。

声调语调偏误方面,汤平《日本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轻声韵律习得偏误分析》(2014)一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了汉语水平较高的日本学生习得普通话轻声时的韵律偏误,发现日本学生发的轻声音节存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類似的还有:张丽莉《日本初学者上声习得偏误分析及解决策略》(2014)、余勤志《日本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难易度考察及偏误分析》(2014)、韩亚娟等《日本学生汉语语调习得的实验研究》(2016)、童凡《初级阶段美日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2016)。声母韵母偏误方面,白洁《日语为母语者学习普通话辅音声母的问题研究》(2015)一文对普通话中的辅音声母发音与日语的辅音声母发音进行了对比调查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发音难点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全面分析语音偏误的有:刘佳《日本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分析》(2012)、隋立栋《日本留学生汉语发音问题探因及其教学对策》(2012)、陈慧琳《日本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2013)、董楠楠《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现象分析》(2014)、魏红华《日本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及其教学》(2016)等。

(二)词汇

词汇研究主要包括同形词的研究和离合词的研究。

众所周知,日语中有很多与汉语写法相同或相似的词,但是它们的释义大多是不同的。这些同形词一方面帮助了日本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干扰,产生更多的错误,故同形词的研究占了词汇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同形词研究包括同形词、同形近义动词、同形异义词、同形量词、同形异义副词等的研究。

在同形词研究方面,菊地良介《汉日同形词的偏误分析及对日汉语教学》(2013)以HSK《词汇大纲》甲级词的汉日同形词作为研究范围,以汉日同形异义词与汉日同形近义词为研究对象,挑选了其中最典型的89个词汇,从词义、词类、搭配与语义色彩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存在的问题。他把从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搜集到的偏误语料分为5种类型,即直接使用日语汉字词汇偏误、将日语词汇简单地翻译成汉语偏误、生造词偏误、缺词偏误与和汉日同形词无关的偏误,对前4个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按照对比分析探讨日本学习者的偏误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日汉语教学策略。此文逻辑严密,并且分析也十分详细周全。类似的还有:时可《日本学生汉语学习中同形词偏误研究分析》(2012)、杨凯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汉日同形词偏误研究》(2016)等。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部分的同形词的研究,如:张晓园《日本学生汉日同形汉语形容词习得偏误分析》(2012)、段力《汉日同形近义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2013)、孙楠《新HSK三级词汇中汉日同形词的对比及教学对策》(2014)、常冰玉《日本学生汉日同形异义词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2015)、王峥凤《中日同形动词对比及教学建议》(2015)、张欣《汉日同形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2016)、刘晓忱《汉日同形异义副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2016)。

离合词研究方面,张颖《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研究》(2013)对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使用离合词情况从语法和语用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进行设计,针对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类似的还有:郑丽霞《对日本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2012)、平井章子《日本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情况考察》(2012)。

(三)语法

语法方面的论文包括词类运用、句法成分、特殊句式、语序等方面的偏误分析。

词类运用方面包括各词类及个别虚词运用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实词方面,郭伏良、刘鸿雁《日本留学生汉语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分析》(2015)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选定了220个单音形容词为考察范围,然后筛选出母语为日语的留学生运用这些单音形容词的语料19355条,在借鉴李大忠、吴丽君等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日本留学生习得单音形容词的偏误情况,从语法、词汇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苗壮《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词偏误分析》(2013)以所收集的21篇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动词偏误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动词偏误的类型以及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偏误的两种教学方法。类似的还有:陈明明《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动词习得研究》(2012)、李呖《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研究》(2013)、钟姗姗《日本留学生汉语时间词的偏误研究》(2015)等。虚词方面,林新年、陈晟《日本学生汉语量词“个”与“种”混用现象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专项调查》(2016)分析总结出日本学生在汉语量词“个”出现的偏误现象有母语负迁移、汉语量词“个”过度泛化等多种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类似的还有:张艳《日本留学生副词一都一的习得研究》(2012)、周如光《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一的一偏误分析报告》(2012)、小林真实《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建议》(2013)、本间结《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介词一对的偏误研究》(2013)、白云《日本学生能一会一可以一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2014)、江瑜《日本留学生汉语疑问语气词习得研究》(2014)等。

句法成分方面,王景《日本学生汉语定语习得偏误分析》(2013)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学生定语习得偏误语料的分析和统计的数据,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将偏误语料分类进行了陈述,并在每种偏误类别的分析之后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根据具体的数据情况和日语中与汉语定语对等的语法部分的简单对比得出了母语负迁移、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策略的干扰和目的语自身的特征这四种偏误原因并给出了四点解决对策。武晓雯《日本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2014)根据复合趋向补语针对日本留学生的教学现状,把日语为母语的中高级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研究、统计、对比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日本留学生在使用复合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偏误形成的类型,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也做了相应的归纳总结,并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日本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类似的还有:何紫泉《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偏误研究》(2015)、张程程《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2015)。

语序偏误方面,别红樱《日语母语者汉语习得中的语序偏误与教学实践》(2015)以日本學习者汉语习得中介语语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语序偏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大班学习、小组合作与学习者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文通过与传统语序教学法对照实验,证明了“三结合”教学法对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语序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分析句式偏误方面的论文主要有:刘瑜《日语母语者汉语一有一字句的偏误分析》(2012)、王玲《日本学生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及探源》(2013)、贾枭《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2014)、曲娟《日本留学生学习一跟一和一同一与一样句型调查》(2016)等。

(四)文字

文字方面的论文共7篇,涉及汉字习得偏误、汉字书写偏误、对日汉字教学三个方面。王渤涵《日本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201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日本留学生书写汉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其汉字书写偏误出现的类型及原因,以此提出了一些对日本学生汉字教学的教学对策。其他的有:杨帆《日本学生常见汉字书写错误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2012)、丁雪《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2013)、党琨《零起点日本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2013)、韩路《对日汉字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2014)、王艳《日本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研究》(2015)、石柳韵《日本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2016)。

(五)其他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还有语用偏误分析4篇、语义偏误分析1篇、语篇与写作偏误分析4篇,标点偏误分析2篇。这几个方面的论文较少,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有待更多的研究者往这些方面努力。

语篇与写作方面,李珈琪《浅析日本学生汉语写作转译过程中的偏误及原因》(2014)从语篇与写作方面着手,收集了汉语中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的18篇作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针对文中出现的部分偏误进行汉日翻译,简要分析了转译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及其原因。康雪元《日本学生汉语称谓语教学研究》(2013)从称谓语方面,桥本宗哉《日本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2015)从标点符号使用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偏误分析。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一)研究成果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偏误分析不再仅凭教学经验搜集、整理日本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实例,而充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偏误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

研究材料上,偏误分析研究初期,研究材料基本是选取日本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实例。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发展,运用中介语语料库对偏误分析进行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有说服力。

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度不断增加,研究不断细化、完善化。另外,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包括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及广大博士硕士生,论文质量在不断提升。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调查方面,调查研究时选取的对象范围较窄,多数只是调查附近一两所学校的日本留学生。由于调查对象的汉语学习容易受到地域和教师的影响,所以如果只是调查同一地点一两所学校的学生,他们出现的偏误也会集中在非常相似的几个方面,而不能涵盖所有的偏误。另外,日本留学生来自日本的各个地方,年龄性别也有差异,由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影响出现的偏误也必然不会完全相同,特别是语音方面,然而目前并没有研究者进行这方面的分析。

偏误类型方面,某些方面研究较薄弱,比如:语音方面、语义语用方面;而某些方面则存在重复研究,如:同形词的偏误研究。这并不是由于语音语义语用等方面的错误少,而是研究起来较为困难,研究者普遍存在避难就易的倾向,虽在情理之中,但也应该尽量克服,否则必然会导致研究的不平衡。

研究思路方面,模式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先找出偏误,再进行归类,探求原因,最后提出教学对策。虽然这种模式较为成熟,是目前此领域较好的一种研究模式,但是如果无法突破这种研究模式,创新也就很困难,故最近几年此领域的研究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

另外,综合近五年的论文,我们发现对于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大部分论文只根据个别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不能为偏误分析理论添砖加瓦。

(三)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认为可以做如下改进:

1.研究对象

每年来中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生很多,他们来自各个地方、各个阶层,原来从事的工作也各不相同,性别年龄也不相同,学习语言的能力、学习汉语的时间也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时发生的偏误不同。另外,这些留学生所到的地方、学校,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等都会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我们在研究时不应该只是笼统地将他们称作日本留学生,或者只是按照初级、中高级这样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以上所说的深层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者们去深入分析。

2.研究方向

研究应重点放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对于一些前人已经研究过且已研究得比较充分的问题上就无需再重复研究,除非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发现。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近五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论文数量,可以看出,有一些方向已经研究得很全面,如:同形词、词汇、语法;有一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如:语音、语义、语用、语篇等。以后的研究可以倾向于那些研究还很薄弱的方向,使各方面的研究协调共进。同时还要平衡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方面的研究,不仅要重事实,还要重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国内外先进的语言研究理论和方法为对日汉语偏误分析领域所用,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既有的语言事实,提炼出新的理论,将实践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更好地为对日汉语教学服务。

3.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应多样,不能只满足于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总体情况的参考,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就无法深入了解,也不便于发现新问题,因此在调查时,我們的研究者应该不怕麻烦,通过访谈、追踪调查、长期观察等多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在论文写作方面,也要尽量拓宽思路,从相关的领域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应用于本领域的研究。例如,国内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但在偏误分析方面,此理论运用得还不够。另外,国外此领域的研究也很发达,可以借鉴他们的新方法、新思路,更加有效地开展后续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秋,女,集美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渤海大学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