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信息资源版权及其风险防范

2018-05-08李燕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版权风险防范

李燕

摘 要:随着网络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获取的模式,使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为大量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随着网络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使数字图书馆的合作及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上的障碍得以消除,数字图书馆满足了广大用户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不规范,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版权受到侵犯,版权的问题是当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亦是重大挑战,本文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对现代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出现的版权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版权的风险防范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版权;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106-0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现状

国外很早就对数字图书馆及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集中研究。研究内容分支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分为图书馆合作、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数字图书馆及合作馆藏发展等,在众多国外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成果中,北欧,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南非的研究比较突出,他们的研究内容大致围绕地域、技术標准、共享内容、管理组织机制、共享形式及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展开。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开始于1957年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是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20年代国内掀起了相关研究的高潮,其中以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和布局模式研究为主。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依托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因特网的接入以及经济体制的接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有了研究与实践的前提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客观的研究成果。如2006年,学者杨思洛、罗卫编写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新论》等,但我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较国外起步晚,对数字图书馆共享模式鲜有涉猎,对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知识库和信息共享空间等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存在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版权相关侵权问题及版权的风险防范问题更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建立。

(二)共享模式中版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版权问题一直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必须面对的难题。但是国内外对于数字图书馆各种信息共享模式暴露的版权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在期刊开放存取及开放存取仓储模式中的版权问题探究中,国外学者Esther Hoorn和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种版权选择方式。

即部分转让版权、保留版权、根据创作共用协议共享版权,并且国内学者方翠、李荣素在《开放存取期刊版权问题分析》中作出了对版权转让的看法、理想的许可协议的调查及操作许可要求的主体规定。但这些仅是针对版权问题提出的相关表现,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学者曾丹随后编写的《开放存取期刊模式的研究》中提到期刊开放存取模式的出现及发展衍生了一些新型的版权模式,版权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保证作品的完整使用,作者可长期对版权进行持有,期刊的开放存取式交流不需要进行版权向出版商的转移。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版权保护的合理性问题

版权是知识与精神产品创作者对于其劳动产品持有的所有权,版权是他们劳动成果信息使用的权益保障,若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信息用户的承认和尊重,版权受到侵犯,这会对知识劳动者即版权人的创作热情造成极大地伤害。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环境下,网络信息传输无国界化使信息用户人数大量增加,信息使用的不规范性以及无约束性使知识信息劳动者的版权受到侵犯的情形日益凸显。

虽然有相关版权法对版权人的版权有着一定程度保护力度,从精神及物质两个方面对知识信息劳动者(版权人)权益进行保护,但它没有体现对知识信息劳动者(版权人)人格权利上的尊重,版权法将版权人的知识性作品作为一种智力劳动成果并进行物质资本化保护。

但这种智力成果的社会财富需开发它最大的利用价值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相应的共享,因此,版权保护在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它对版权人作品创作及传播进行鼓励,激发版权人的创作热情。

(二)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冲突问题

知识产权的本质具有垄断性,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却是自由反垄断的。在本质上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著作版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资源共享具有约束作用,这与版权法的制定最终目的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用户获取信息更加迅速、更为便捷提供了可能,但同时对版权保护增加了难度。因此,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能否同时有效获取是当今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焦点问题。

信息用户对信息资源期望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获取,信息创作者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提高作品的价格来增加作品创作的报酬。这是版权人与信息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价格上,一边是期待低成本获取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广大群众,一边是“高额垄断利润”的版权拥有者,这些利益的冲突造成知识信息资源价格与价值的相背离,也加剧了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

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及其风险防范

(一)开放存取中的版权问题及风险防范

数字图书馆的期刊等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表现在互联网上是公开出版的模式,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如果没有特定的限制是允许信息用户进行免费阅读、下载、甚至复制、打印、链接等使用而无需支付任何经费,或者支付少量的费用。

这些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以任何形式将传统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经转换成各种的数字形式,进行计算机存储都涉及到版权法意义上对原作品的复制,造成版权侵权的行为。

因此,版权法对“数字化形式复制”进行了相关的明文规定,在作品还未进入网络等公共领域之前,若是未获得版权人的授权,或者违反法定许可及合理使用等的规定,图书馆无权对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复制。

(二)信息共享空间模式中的版权问题及风险防范

信息共享空间模式中的版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的复制和传播、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文献数字化环节中。数字化图书馆将传统的纸质文献期刊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变并传入计算机网络共享平台中,方便了信息用户的查找、浏览以及下载、复制、引用等,但是,信息用户在进行文献复制时要考虑复制的数量,特别要注意复制、下载、引用等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时是否存在侵犯版权的问题。

在进行数據库建立时要尊重非公有领域的信息资料、数据等的著作权,对采集来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创新性编排,避免因简单复制造成的版权侵犯问题。对现行的著作权法禁止的行为内容要进行合理的规避,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三)知识库模式中的版权问题及风险防范

知识库模式中的版权问题主要涉及作者本身以及出版商的版权许可方面。信息资源的创作者在信息作品提交知识库时,一部分在正式发行期刊上经过同行评议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出版商允许信息作品创作者对发表的文章进行存储,但存在一小部分出版商对信息作品创作者对其正式刊物发表的文章的存储行为采取强烈的反对态度。

(四)数字图书馆联盟模式中的版权问题及风险防范

数字图书馆通过联盟模式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数字图书馆的联盟是信息资源互相合作进行信息传播共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以及客体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及使用的权利方式变得丰富和复杂,也加深了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传播共享的矛盾。

很多数字图书馆联盟对法学界、出版界、图书馆界以及网络信息提供商之间进行组织联合来共同对数字图书馆联盟模式中的版权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探讨,对因联盟衍生的版权问题进行了态度统一。

(五)信息资源共享细节方面的风险防范

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中信息资源创作者的版权必须获得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才能使其权利有了正当性的保障。例如,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数字遗产保存指南》中指出数字资源的重要性,并特别要求建立呈缴制度用来保护数字文化遗产。

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的相关风险防范具体如下: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各个环节进行相关版权条款的制定,例如,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环节,协议中进行相关版权条款的科学制定;2.对版权例外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遵守;3.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版权人或者相关出版商的授权;4.确保采集行为的合法性争取相关网站资源的授权。

参考文献:

[1]聂云霞,方璐,曾松.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探讨[J].档案与建设,2017,(4).

[2]龚义年.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风险及其防范[J].山西档案,2016,(2).

[3]李婉.数字出版物呈缴的版权问题分析[J].出版广角,2017,(4).

猜你喜欢

版权风险防范
P2P技术下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规制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微信传播与版权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与建构
新闻作品权利归属与行使中的利益平衡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