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横岭山墓地等级和社会状况的问题

2018-05-08韦智烽

文物季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食器礼器玉器

□ 韦智烽

(作者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博罗县位于广东中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北靠罗浮山,南临东江,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横岭山位于县城东北约2公里,山岗相对独立,呈西北—东南向[1]。本文研究对象为横岭山墓地秦汉之前的墓葬,在排除没有随葬器物以及期段不明的墓葬后,一期到四期共有墓葬214座。随葬器物分布于墓底和填土中,部分墓葬受到后期墓打破,填土大量损失,导致器物出现遗失的可能,因此这种被打破的墓葬也排除在外,最终纳入研究的墓葬共有179座。

一、墓葬等级划分的依据

1.墓葬出土器物的状况

横岭山墓地随葬器物分为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青铜器和釉陶器五类。陶器的数量最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包括食器的豆、簋和瓿,炊器的釜以及存储器的罐、瓮等。原始瓷器与青铜器数量基本相等,原始瓷器以豆为主。青铜器包括礼乐器、工具、兵器和其他器物,其中青铜鼎和青铜甬钟最为特殊,通过与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2]、望城高砂脊遗址[3]、耒阳县西周墓[4]的器物对比,横岭山的铜礼器与其有着紧密联系。邱志力在《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玉器探析》[5]中提出横岭山玉器来自环珠江口地区,我基本同意其观点,这些玉器是通过交换手段来到横岭山地区的。

2.中原地区与江浙地区墓葬器物的差异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礼制盛行,青铜器作为礼乐制度的直接载体,常见于墓葬中,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三门峡上村岭M2001[6]为某一代虢国国君之墓,墓中以青铜器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还有较多的玉礼器和装饰玉器。叶家山M65[7]为曾侯谏墓,随葬117件青铜器,此外还有原始瓷豆、陶鬲、带盖豆、三系罐、瓮各1件,陶瓷器在墓中与诸青铜礼器共出,表现出墓主对其十分重视。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贵族墓中以随葬青铜器为主,伴随有大量的玉器,陶器和原始瓷器数量极少。虽然数量稀少,但原始瓷器在墓葬中的地位却不低于铜器,这从其仅见于较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可知,由于资源的稀缺使得原始瓷器在北方墓葬中成为珍品。

江浙地区贵族大墓,原始瓷器和陶器常见于墓葬中,青铜器较为罕见。江苏鸿山越墓[8]为越国高级贵族墓葬,共发现大型土墩墓7座。墓中的随葬器物包括原始青瓷器、泥质陶器、硬陶器、玉器、青铜器5类。陶瓷器按器形可以分为仿铜礼乐器和生活用具。玉器则有各式兽形佩、璜、管、覆面、带钩等,青铜器只有铜环1件。苏州真山墓地[9]中春秋墓D16M1只随葬陶瓷器,战国墓D1M1为带1条墓道的“甲”字型大墓,随葬器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

鸿山越墓和真山越墓位于江浙一带,在当时属于越族的势力范围,随葬品中铜器数量较少,礼乐器几乎均为原始瓷或硬陶制作而成,仅在真山D1M1发现铜鼎4件、铜盉1件。墓葬中原始瓷器和陶器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文化面貌。从这些仿铜陶瓷礼器可以看出,虽然当时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已经传播到江浙一带,但由于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作为礼乐制度载体的青铜器并未被越族所采纳,仍以陶瓷器代替,这是两个地区文化传统的区别。玉器在高级墓中被大量使用,表现出与中原地区相似的特征,是两者共同承认的身份标识。

3.横岭山墓地随葬器物的等级划分依据

《淮南子·人间训》[10]中提及“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汉书·地理志》[11]中提及“南海郡,博罗”,张应斌在《博罗与骆越的起源》[12]中阐述了古之博罗即为今博罗县所在之地,横岭山墓地亦在古博罗的范围之内。《淮南子》中描写了秦始皇派兵征伐南越的事实,书中称岭南之民众为越人,证明为越族的一个分支,而位于江浙一带的越国民众也称为越人,因而两者在文化源流上有其共性。

从横岭山墓地随葬器物可知,陶器数量极为丰富,原始瓷器与青铜器数量相当,这与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随葬器物情况截然不同。相反江浙一带土墩墓随葬器物情况与横岭山墓地较为接近,原始瓷器和陶器占主流。考虑到二者间的民族认同感,借鉴江浙地区土墩墓随葬器物状况,对横岭山墓地墓葬进行等级划分。

表1 二期三段墓葬等级划分情况

表2 三期五段一、二级墓葬等级划分情况

二、各期段墓葬等级划分情况

1.墓葬等级划分标准

在对报告中墓葬面积进行统计后,笔者发现墓葬面积基本与随葬器物状况相符合,随葬器物更能反映墓主身前的地位、身份和财富状况,故以随葬器物的种类和数量作为等级划分的标准。根据随葬器物,将墓葬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墓葬随葬青铜礼器、陶瓷礼器和玉器;第二等级墓葬随葬礼器以外的原始瓷器;第三等级墓葬没有随葬青铜礼器、陶礼器、原始瓷器和玉器。墓地共有第一等级墓葬22座,第二等级墓葬41座,第三等级墓葬116座。

2.各期段墓葬等级划分情况

一期一段,发现墓葬9座,均为第三等级墓葬。墓葬中发现青铜工具,陶釜和陶罐数量较多,只在M248发现釉陶豆1件。

一期二段,发现墓葬5座,均为第三等级墓葬。墓葬中发现青铜兵器,没有发现陶豆,随葬品的情况与一期一段基本相同。

二期三段(表1),发现第一等级墓葬1座、第三等级墓葬4座。第一等级墓葬出现,随葬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较第三等级墓葬多,一级墓中有炊器,贫富差距较明显。

二期四段,发现第一等级墓葬5座、第三等级墓葬3座。前者在墓葬数量上稍多于后者,随葬器物情况与二期三段相同。

三期五段(表2),发现第一等级墓葬6座、第二等级墓葬8座、第三等级墓葬15座。第二等级墓葬出现,各级墓葬的数量呈阶梯式增长。第一等级墓葬随葬的生活用具以食器为主,没有发现炊器,存储器数量较少,随葬器物种类最丰富。第二等级墓葬中每墓均有食器,存储器较多,M103有炊器出现,随葬器物的种类较一级墓少。第三等级墓葬随葬大量存储器,M166和M130出有炊器,食器数量较二级墓少,随葬品种类最少。

三期六段,发现第一等级墓葬3座、第二等级墓葬11座、第三等级墓葬9座。第一等级墓葬中陶器均为食器,随葬品种类最丰富。第二等级墓葬中每墓均有食器,M96和M268有陶罐,随葬品种类少于一级墓。第三等级墓葬中出土大量存储器皿,食器出现频率远低于前两级墓葬,随葬品种类最少。

四期七段,发现第一等级墓葬5座、第二等级墓葬10座、第三等级墓葬21座,各级墓葬数量呈阶梯式增长。第一等级墓葬随葬品种类最丰富,每墓均有食器,M110、M211和M52有陶罐出土。第二等级墓葬随葬品种类较一级墓少,食器较多,有一半墓葬有陶罐伴出。第三等级墓葬随葬品种类最少,存储器在墓葬中出现的频率较二级墓大,食器数量较少。

四期八段,发现第一等级墓葬2座、第二等级墓葬12座、第三等级墓葬50座,各级墓葬数量呈阶梯式增长。第一等级墓葬随葬陶罐和陶豆。第二等级墓葬随葬品种类最丰富,每墓均有食器,存储器数量较少,同时还有青铜柄托这类装饰性青铜器物。第三等级墓葬随葬器物种类较二级墓少,食器的数量较少而陶罐数量较多。

三、墓葬等级反映的社会状况

一期,墓葬数量较少。随葬器物以炊器和存储器为主,仅在M248发现陶豆,生产力较为低下,食物资源不充足。青铜兵器、工具和陶纺轮出现,社会分工已经成型,阶层分化不明显。

二期,墓葬数量与一期相当。第一等级墓葬出现,随葬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大于第三等级墓葬,表现出财富上的优势。第一等级墓葬M242发现陶尊2件,陶尊为该墓和同期段其他第三等级墓葬在随葬器物上的唯一区别,推测陶尊具有象征等级的作用,属于礼器的一种。玉器进入横岭山地区,与环珠江口地区的交流由此开始,生产力水平较一期有所发展,促使商品交换的产生。

三期,墓葬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原始瓷器出现,生产力水平上升到新的阶段。第一等级墓葬玉器数量是二期的一倍,显示该阶级拥有充足的财富与环珠江口地区进行物品交换,同时青铜礼乐器出现于墓葬中,反映了和岭外地区文化的交流。礼器和玉器在此时已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第二等级墓葬出现,该阶层拥有比第三等级墓葬更多的食器,代表财富上的领先,墓葬中较少的工具和兵器,表明他们承担较少的社会劳动。第三等级墓葬的数量最多,墓葬中出现较多的工具和兵器,他们是社会主要的劳动力,食器数量却远小于前两级墓葬,表现了财富上的不对等。

四期,墓葬数量保持增长,但墓葬中的玉器和青铜器数量较三期有大幅度下滑,生产力水平明显下降,导致物品交换大不如前。各阶层随葬器物情况与三期相同。

横岭山墓地阶级的出现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二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拥有财富优势的一级墓出现,此时与环珠江口地区的物品交换也开始产生,玉器成为身份的标识。三期伴随原始瓷器生产技术的出现,更多的财富集中到上层阶级手中,财富逐渐转化为权力,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管理本地区的经济和人民,中层阶级出现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他们较普通民众拥有更多的财富。第一等级墓葬和第二等级墓葬的数量一直保持在恒定的范围,阶级较为稳定,下层群众想往上升迁显得尤为困难。

[1]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

[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考古研究所、宁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 6期,4~35页。

[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考古研究所《湖南望城县高砂脊商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4期,27~44页。

[4]蔡德初《湖南耒阳县出土西周甬钟》,《文物》1984年第7期,49页。

[5]吴沫、邱志力《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玉器探析》,《东南文化》2005年第 3期,20~27页。

[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1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2年第 3期,104~113页。

[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11年第3期,3~40页。

[8]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鸿山越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5月。

[9]苏州博物馆《真山东周墓地:吴楚贵族墓地的发掘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10]顾迁《淮南子》,中华书局,2009年3月。

[11]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2]张应斌《博罗与骆越的起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 1期,5~10页。

猜你喜欢

食器礼器玉器
清代以来《礼器碑》接受研究探略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西汉玉器的鉴定
以设计力打造空间美学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美味珍馐——中国古代器物之青铜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