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记忆研究
2018-05-08王佳
王 佳
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聚居着一个十分古老但又非常年轻的少数民族。古老是因为她是远古巴人的后裔,蕴涵着巴文化的精髓;年轻是因为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956年11月才被确认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土家族。在土家语中将土家族称为“毕兹卡”,土家族人就被称为“毕兹卡人”,即为本地人之意思。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早期巴文化”的雏形,土家族传统体育也是在那个时期伴随着土家族民族生产和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但是这种文化形态在日后的流传和推广上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现了风格迥异的特点。[1]产生这样特点的原因,就是因为“书写文化”和“记忆文化”之间存在不同。“书写文化”是借助文化和文本来进行记录和运作,“记忆文化”是通过记忆和口传来进行记录和运作,它们之间不是相对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寻找一个能够涵盖口传和书面记录两方面并存而又相互支持的一种记忆模式产生了——“文化记忆”。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记忆”可以系统的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并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1 土家传统体育文化概况
土家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土家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土家族的语言习俗、岁末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相联系在一起。[2]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土家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也是我国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武陵山地区经济落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得不到相应支持的条件下,依然在举步维艰的生存和延续,因为在土家族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中就紧密相连的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记忆。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按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竞技运动类、表演健身类、体育游戏类和武术气功类。
表1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一览表
1.2 土家族传统体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属于集体的,也属于社会的。文化记忆可以通过的形式进行梳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的互补性已经得到社会认同。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都已经被列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记忆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进行记录,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土家族人民常年聚居于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在其自身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以及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汇总形态,展现出了土家族人的“人生百态”。[3]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受到了影响,展现出了多层次的文化特征。
2.1 山地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土家族人常年聚居于群山包裹的武陵山区,所处之地包含着高山大川、丘陵、河流以及盆地等,在天然地貌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土家族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以及在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和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展现了山地文化与民族文化最完美的融合,体现了土家族人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中土家族人将他们的智慧、勤劳的特点体现在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并慢慢积淀,形成了许多的流传至今的传统体育项目。
2.2 趣味性与竞争性相统一
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趣味,土家族人在创造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是先以趣味为主要动机,将平时在劳作和欢庆中的一些动作收集归纳和整理,产生了现如今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同时为了让这些项目留存下来,在土家族人中产生了竞争。
例如高脚马竞速,就是由高脚马演变而来的,武陵山区在梅雨季节时,经常阴雨连绵,土家山寨的人们就用“脚”(一种竹子做的高跷)代替雨靴,踏过那泥泞的山路,慢慢的人们留恋站在脚马上高瞻远瞩的感觉,左手提起左脚马,右手提起右脚马,往复循环,向前行进,随之大家也开始用脚马来进行速度的比拼,就形成了如今的高教竞速比赛,并被列入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3 优美性与柔韧性的完美匹配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以表演健身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体现出了土家族人热情奔放的性格,醇厚朴实的民风和土家族人延续至今的劳作习惯。
例如,土家摆手舞其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在其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却是一致的,都有手的摆动和肩的摆动,摆动的线条流畅、自然、大方,并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给人们美的感受,让参加者与观赏者都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和享受。
2.4 易学性与多变性相统一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产生于田间地头,是土家人生产劳作的智慧结晶,其取材方便,对道具的要求较低,常用的生活用品就可以成为其中的道具,对场地的要求也较低,山坡、溪沟、坪坝、堂屋等都可以成为其体育活动的场所,而且动作简单,源于生活和劳作,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也较为容易上手,并能够很快的掌握其中要领;同时,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多变性,不同地域的土家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不同的体现和特点。
例如,土家族摆手舞在恩施来凤县、重庆秀山县和酉阳县、湖南湘西的龙山和永顺等地都有传承,并且在摆手舞的动作演绎上都略有不同,有“大摆手”和“小摆手”的不同表现形式,充分显示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同地域,虽然本质相同,但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体现出了多变性的特征。
2.5 传统性与灵活性的特征
土家族人创造的传统体育项目又具备传统性这一突出特点,土家人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来演绎着土家传统体育文化,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过后期的整理、提炼和改进,形成了我们土家人现在较为成熟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抢花炮、棉花球、摆手舞、茅古斯、萨尔嗬、肉连响、押加、打陀螺等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日趋成熟,并且也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技项目。[4]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场地设置和组织形式上也颇为简易,只要有平坦的空地,简单的器材,就可以组织开展,参加的人数也可多可少,不分性别,不分季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
3 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价值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土家人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土家人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社会发展的缩影和智慧的结晶,它成长、发展伴随着土家族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以及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全过程,是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
3.1 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意识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造,大多来自于土家族人在劳作、生活和祭祀中所创造产生的,表达了人们对劳作的态度、对丰收平安的向往、对祖先的缅怀和对鬼神的敬畏。土家族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他们通过这些肢体语言来表现土家人的历史延续,传承土家族人的体育文化,强化民族特性。
3.2 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
从内容上来看,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是对土家族人历史的一个展现,同时也展现了土家族人的民族精神,强调对处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下的民族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3.3 商品流通,活跃民族经济
土家族人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的山区,在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寨之间较为分散,人们交往、交流非常不方便。在土家族地区“山寒水冷,收获甚薄”,不得不常年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使得人们相聚与田间,在此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展示和比拼,慢慢的这种形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种具体的交流形式,土家族人在此的交流其实也是为大家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了武陵山区的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
3.4 增进身心健康,繁荣文化生活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自娱和娱人性。参与者可以通过练习传统体育项目来进行身体的锻炼;同时也给观看的观众以视觉满足,引起观众的共鸣。长期参与这些体育项目的练习,能够增强身体机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改善体质健康状况,同时还可以愉悦身心,具有较高的健心健体价值。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可以丰富土家族人的闲暇时光和生活,使人的心灵,,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闲暇时间的文化生活。
4 结语
历经世代锤炼和传承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凝聚武陵山区域的认同感和民族真善美,促进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基于文化记忆视觉分析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路径,思考如何把传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路径与全民健身运动、节庆民俗活动、传统体育赛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俗体育旅游、土家族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有利时机相结合将是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周兴茂,土家学概论.[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2]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 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 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39(11):69 .
[4] 官钟威,李红梅. 论民俗体育文化[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1011.
[5] 黄春花.现代龙舟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6) .
[6] 曾晓琼,周威,董伦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4( 6) .
[7] 樊敏. 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2009(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