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语文教学实用性
2018-05-07徐小艳
徐小艳
【摘要】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要以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勇挑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育人重担,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服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农村建设;人文教育;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53-02
现在农村存在的众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究其原因,首当其中的就是农村文化教育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农村中学校教育要重视这种现象,深入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要以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勇挑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育人重担,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作用,通过教育教学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服务。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新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容的教学与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写到了动物,植物,自然风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使大地充满生机,一些地质,地理特征也在向我们揭示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有无数的,纵横交错的环境教育渗透点。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节水日”等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演讲,也可在课间向学生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获取环保知识,掌握环保信息,制订环保措施;可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去,如节约资源,正确处理垃圾,参加植树造林,关心爱护动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文明,道德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渗透孝道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与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弘扬孝道文化,提倡敬老孝亲,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需要。现行的语文教材包含着许多孝道教育的素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是千百年来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是集语言,文学,文化,思想于一体的精品,这些文本素材为实现孝道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在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方式,渗透孝道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长幼有序,孝敬老人。同时,通过学生对父母的影响,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服务,如此,也会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渗透“爱乡报国”教育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了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尤其要重视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努力使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积极组织学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进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现在的中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普遍降低,人文知识匮乏,大多数学生对养育他们的土地知之甚少,对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无动于衷,他们盲目追求城市生活,甚至更改国籍。农村学校语文教学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质——既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爱乡报国”教育。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教学特有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家乡之美,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农村,关注农村,学有所成后愿意回报农村,建设农村。
四、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应体现为农村培养服务型人才的理念
在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善于打破学科限制,传授农村学生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因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才是我们未来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大多数学生会成为未来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只有具备实用性知识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语文学习特点,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因材施教,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