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
2018-05-07卢红英
【摘要】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是高中教育的基础。其中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初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有许多学生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感觉到非常的困难,故初中的英语成绩往往容易形成两极化。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不能再只遵循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迫切需要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导入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卢红英,浙江宁波象山鹤浦中学。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与我们的母语具有很大的差异,且英语不仅需要背诵也需要理解,许多学生学习起来就具有较大的困难,加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英语课堂上的内容较为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思想。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变教学方式,课堂导入的方式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就很有效果。
所谓的“课堂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导入语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或者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逐步进入课堂主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要求
1.安定学习情绪。课堂导入常常可以使学生骚乱的课前状态逐渐平稳下来,使学生从活跃的气氛中慢慢安静并逐渐进入课堂状态,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过渡的转换阶段。机智的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以幽默的语气、新奇的内容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全场,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上来,逐渐进入课堂状态。
2.活跃课堂气氛。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难免有点枯燥,尤其是英语课程,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要明白单词的意思,对语法掌握的要求更加不能少。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保持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3.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对着很多学生,众多的学生中每个班的学习进步与能力都不同,教师要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导入,尽量全部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体情况,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制定出合适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与接受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
1.回忆复习,导入新课。在即将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学过的知识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英语这门语言性的学科。在新课前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好已学过的内容,对旧知识加以巩固,为新课的教学提高良好的基础。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回忆复习时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师设置一些与旧知识有关内容的问题,最好是联系了实际生活或者与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问题,由学生来解答,使学生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做到温故而知新,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
2.充分联系以及利用學生的实际生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关注以及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在课堂上尽量根据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觉到更加贴切,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在进入内容主题之前与学生讨论有关这堂课内容中有关的实际生活例子。例如:在讲到“Spring Fastival”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个人在家过年时都会有什么传统习俗,过年时都会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等等,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思考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教师将让学生逐个来向大家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直观导入,吸引学生。相比于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生动形象的事物往往比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适当利用教具或者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此堂课要学习新单词的图片,利用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英语单词。
三、结语
初中英语的学习对以后学习英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高中的英语学习需要到扎实的初中英语基础,因此,在初中时打下坚固的英语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极其重要,初中英语教师肩上的任务也是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前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热情的学习情绪,就开始急于传授学生知识,那么整堂课都是失败的,许多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段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状态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14(2):66-70.
[2]王大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亚太教育,2016,(2): 180.
[3]宋娇娇.试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校园英语(中旬),2017,(10):126.
[4]张云丽.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考试周刊, 2013,(4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