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2018-05-0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梗急诊科心肌梗死

蒋 进 枝

(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武汉 43005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剧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1]。心肌梗死的发病速度很快,很容易出现猝死,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起病较急,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较短,因此有效的抢救和护理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救护理是急诊室首先提出的一种高效护理方案,随着急诊护理路径工作的提出,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当患者进入到急诊科后立即启动急救相关措施,并进行规范的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例,探讨急性心梗后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和护理干预的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00例,针对临床上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其标准。我们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为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41~74岁,平均(57.6±5.5)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1~76岁,平均(56.2±6.6)岁。否定患者既往病史,如肝功能、肾功能、肿瘤疾病家族史等。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年龄和性别等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仅接受常规护理并抢救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随机按流程进行处理,并立即对患者给予急救[3]。观察组根据国内外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治疗,并结合最新的护理路径给予实施护理措施,其详细情况为:(1)患者被送入院时,急诊科护士立即对病人进行严格的病情评估,在患者进入到急诊室10min以内,立即给予实施心电监护操作[4],此时我们应该指导患者采取相关适合的体位,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禁饮食,保持卧床;(2)在20min内,如果患者出现了相关症状后,应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缓解胸痛症状,急抽血血常规、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全套,并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3)当患者到达急诊科30min内,我们立即给予患者进行早期的溶栓处理,并向患者家属讲明患者病情,治疗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具体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疾病的进展过程[5];(4)当患者被抢救成功后,我们还继续对于患者应该加强巡视工作,对患者的心率失常、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抢救患者完成后,进一步巡视和观察患者的状况,对于患者抢救后是否有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处理,并在临床医生的pci术前工作完成后,才能安全将病人转移出科,与住院部相关科室对接后,进行护理人员的相关交接,并确认患者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以分诊、抢救、住院等因素进行统计,在患者出院给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打分。分值为100分,包含有护理态度、技巧、谈话内容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等,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将分诊、抢救及住院时间的患者均采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很明显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分诊时间(min)抢救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n=50)4.31±1.2130.32±5.415.23±1.24对照组(n=50)4.91±1.2735.14±5.716.32±1.41t3.68294.19143.9169P0.03980.00060.0007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从患者满意度评分可以看出,其对照组(85.77±7.22)明显低于观察组(91.21±3.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是由于体力劳动过度、烟酒、情绪激动、饮食不良等,在临床上患者会有出汗、发热、突发性的胸痛、恶心、呕吐、继而会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6]。急性心梗是指冠脉呈急性或者是慢性缺氧缺血并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损伤,其病死率较高,同时致残率也是居高不下。当急性心梗发病时一般是起病较急,往往为突发性,一般在心前区和胸骨后呈压榨性疼痛,有些患者有上腹部绞痛等症状,病情较重时可以有明显的发热、心率失常、神志不清甚至是心源性休克。此时,应给予立即抢救。

急性心梗应该尽快、持久并充分地对梗死后的血管进行疏通,对于患者的抢救之预后有着充分的改善和帮助,对于心肌坏死的状况也能得到很好解除[7]。 最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规划性的工作,其制定的相关护理救助对于疾病有着明显的帮助,对于患者的抢救的时间、缓解心梗的症状及提高抢救效率均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分诊、抢救、住院时间对于对照组来说均较观察组患者要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21±2.45)显著高于对照组(85.47±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很明显,当病人送入急诊室后,马上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护理治疗和措施,在疾病救治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对于抢救时间缩短、抢救的流程规范性,能很好做到不在慌乱中出现误治、漏治。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严格执行急诊护理的科学性,并在抢救患者生命时会更加严格和细心。这与黄玉凤[8]的研究结果一致,黄玉凤针对收治的156例AMI患者为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路径措施,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进出急诊时间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均高于急救护理路径组,且其护理满意度80.8%显著低于急救护理路径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再次证明,本文应用的急救护理路径确实能在抢救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来判断急诊护理路径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在积极抢救过程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抢救成功的效率和满意度较高。

1 张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2 王晓莉,张丽萍,张小芹,等.PDCA循环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医药导报,2016,35(Z1):53~54.

3 刘丽,董兰,吕君,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78~79.

4 田兰松.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075~2077;2160.

5 张晓芬,袁承军,何玲,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6 苏永喆,赵春云,王双双,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45;49.

7 王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3.

8 黄玉凤.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2):97~98;101.

猜你喜欢

心梗急诊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