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2018-05-07李世清张栋军刘跟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伤情脏器多发性

李世清 张栋军 刘跟华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佛山 52820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网络、工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故逐渐增多,而由此导致的严重多发性创伤也逐渐增多,这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因此,临床上应积极寻求高效的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案。本次研究为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其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分布于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4±19.28)岁。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均达到16分,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63例、高空坠落15例、重物砸伤2例,其腹部脏器损伤包括肝破裂32例、脾破裂25例、肠及肠系膜损伤16例、胰腺损伤7例,均在2h内送院。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判断,以归纳总结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

1.2.2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后,对患者伤情进行初步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启动急诊专用快捷通道完善各项检查,明确伤情,给予患者液体复苏、紧急输血、吸氧等治疗,如患者需要实施急诊手术应尽快明确手术方案,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家属关于手术方法以及风险,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协议后立即开展手术;贯彻落实损伤控制原则,对开腹性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急诊手术,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应立即进行腹部CT、X线等检查,对其腹腔内脏器损伤情况进行明确,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体表创伤应在救治早期进行清理,尽可能将开放性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将轻度污染性伤口转为清洁伤口,重度污染伤口需进行延期缝合,骨折患者需在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后实施牵引固定治疗,胸腔积液或腹腔脓肿患者需实施穿刺引流手术,颅脑损伤患者需实施颅内降压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死亡率为3.75%,见表1。共有62例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腹腔脓肿经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见表2。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死亡情况分析(80例)

原因例数死亡率严重失血性休克22.50%严重颅脑损伤11.25%总人数33.75%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62例)

并发症例数发生率继发腹腔脓肿23.23%肺部感染11.61%切口感染34.84%总人数69.68%

表3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

项目住院时间(d)死亡率手术治疗(62例)17.43±4.592(3.23%)保守治疗(18例)16.89±3.411(5.56%)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发展迅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发生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临床上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达到16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归为严重多发性创伤,这类患者的伤情十分严重,伤情相对复杂,往往合并有腹部脏器损伤,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在对严重多发性创伤进行救治时需要做到争分夺秒,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而临床上针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提出“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概念,提示我们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实施及早救治十分重要[2~3]。

快速评估伤情是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关键和前提条件,医院方面可开通以绿色急救通道为主、各科室联合一体的急诊专用快捷通道,将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放到同一时间段进行,再根据CT、腹腔穿刺、床旁B超等手段完善伤情评估和诊断,有效缩短伤情评估时间,力争做到快速准确地明确伤情,以便于及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患者抢救时机[4]。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往往因机体出现多处严重损伤而导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及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快速液体复苏、紧急输血治疗,补液时需遵循先胶体后晶体、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等原则,同时,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以便于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实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有效灌注的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发生[5]。

由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较为复杂,且多伴有腹部脏器损伤,部分患者需在伤情明确后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前需严格把握指征,具体为[6]:(1)腹腔穿刺可见白细胞异常增多或穿刺液体浑浊;(2)腹部CT或B超提示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经治疗血压未能有效上升;(3)存在腹膜炎体征;(4)腹部开放性损伤。而在急诊手术过程中,须贯彻落实损伤控制理论,始终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以保全脏器为第二原则;手术操作始终以止血为第一原则,修复为第二原则,尽快解决患者的生命危机,在生命安全威胁解除后再实施ICU复苏及确定性手术治疗。此外,部分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还应实施对症治疗。本研究发现,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提示我们在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急诊抢救时,并非手术治疗效果就一定更好,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对8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3例患者分别因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而致死亡,死亡率为3.75%。说明对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实施科学合理的急诊救治,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复杂,急诊救治时需明确患者腹部脏器损伤情况,及早实施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原则,以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死亡。

1 李旺生.以腹部为主的多发性创伤128例诊治分析.北方药学,2013,10(4):73.

2 黄养能,顾兴生,王侃,等.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62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58~160.

3 谭志永.车祸致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急救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67~68;70.

4 石红梅,石咏梅,张小芹,等.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49~150.

5 卢风生,王斌,张耀斌,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中的优越性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1):72~73.

6 黄稳胜.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85~86.

猜你喜欢

伤情脏器多发性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
在达古雪山巅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未来器官捐献的方向:弹性假定同意器官捐献登记系统——访美国纽约医学院肝胆与移植外科主任吴幼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