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018-05-05严佩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高龄云南省

严佩升,邓 敏

(昭通学院农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最初由拉什克(Raschke)提出,随后由学者们完善为四个层面,即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帮助行为同时能够产生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形成;它涉及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心理活动。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描述虽各有侧重各不相同,但都蕴含了一个共同点,即社会支持是一种可获得的外部资源,它与各种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本文所说的社会支持是采用后一种划分方式,一类为实际的可见的客观支持,如参与团体、团体关系的存在、物质上的直接支持等;另一类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如个体满意度、被支持感、接纳感等。

二、样本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云南省农民工流动规模较大的昭通市昭阳区、大关县、曲靖市麒麟区为研究地点,采取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辅以结构式访谈,共发放问卷286份,获得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7.55%。调查对象是年龄在50岁以上(1967年7月1日前出生),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是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表运用十个条目来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二)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

得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就会越高,这是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的判别标准。通常情况下,获得社会支持低于20分,表示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得分在20至30分之间,表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得分在30-40分之间的,则为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一般水平(见表1),社会支持均值总分28.91,其中,主观支持水平相对较高,达17.38分,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偏低,分别为5.5分和6.03分(见表2)。可见,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并不理想,获得支持的利用度较低,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社会支持状态。

表1 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得分统计

(三)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样本的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务工年限对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见附表1),结果如下:

本文将样本分为50-54岁、5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从年龄段比较来看,50-54岁年龄组的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总分达30.56,按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标准,这一年龄群体基本达到满意的社会支持。而另外两个年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30,即只达到一般社会支持程度,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低龄组偏高。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社会支持程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均随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从支持利用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高龄农民工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依次是高中或中专、初中、大专及以上。

从务工年限看,社会支持的水平随务工年限的变化而波动,年限在11-20年的社会支持程度基本满意,支持利用度也稍高于其他组。

从收入水平看,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程度均偏高于其他组,维持基本满意的社会支持程度。其余三组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表现出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可见,社会支持度与就业状况有密切的正相关性。

表2 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

三、结论与应对策略

(一)结论

1.云南高龄农民工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

高龄农民工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占有极少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能主动争取到的社会支持是极其有限的。加之自身年龄的增长、家庭负担的增加和身体素质的下降,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群体生存的困境。高龄农民工这种生存局面正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体现,一是地区和人均收入的不平衡,二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养老保险覆盖率仍不充分。

2.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务工年限、收入水平的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年龄上看,年龄越低社会支持越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越高。由于年龄较低的农民工在身体素质、体力等方面社会认可度更高,获得的就业机会比高龄农民工多,社会认可度较高,所以感觉得到的社会支持会多一些;从受教育程度看,基本符合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支持越高的规律,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在获得满意的工作的同时,必将带来利用价值更高的社会支持;从收入水平看,收入水平在2000以内的高龄农民工,经济拮据,往往是政府关注最高的群体,各类贫困补助、社保、医保均会对他们有所倾斜,自然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群体获得的社会支持则与收入成正相关。

(二)应对策略

1.积极响应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高龄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我国户籍制度在早期致力于控制城市人口数量,保证农村征得的粮食能最大限度用于工业化,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决胜小康阶段,粮食问题已不在是最严峻的问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由于户籍的限制高龄农民工群体不能平等的享受城市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同时催生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因此,应加快落实国务院2016年2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让高龄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看,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引农民工的回流,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在身体素质和年龄上均存在就业歧视,返乡有更多可利用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利用程度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加之受落叶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返乡就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2.深入挖掘客观支持系统的潜能

(1)用人单位对于高龄农民工群体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要以宽容的态度接纳高龄农民工,在岗位安排上适当照顾年事较高者,为高龄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多社会支持。

(2)解决高龄名民工问题不能单靠国家和政府的“一己之力”,还需要全社会形成人文关怀的合力。NGO、NPO、商业界、社会各类媒体等要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高龄农民工树立积极正面社会形象,消除社会歧视和排斥,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3)调查显示,作为客观支持的家庭、亲人、朋友、同事等能为高龄农民工提供经济救济、照护照料、心理疏导等帮助,是高龄农民工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挖掘高龄农民工的血缘、业缘、地缘、友缘关系系统支持潜能,鼓励家庭成员利用政策谋求发展,发动高龄农民工群体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自建组织团体,积极互帮互助,增强该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

3.高龄农民工要积极建立自身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高龄农民工要有意识地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树立社会支持理念,每一个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生活在社会中就必然要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配合,这是社会支持的本质所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好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关系双方的信任和互相支持。因此,高龄农民工要建立和改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要增强交往的主动性,如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向他人分享、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学会包容,真诚待人,尊重他人,热情助人,无私互酬。

参考文献:

[1]陶裕春,申昱.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4(3):3-14.

[2]吕培亮,杨美勤.对高龄农民工要形成人文关怀合力[N].学习时报,2015-12-10(5).

附表1 云南省高龄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比较情况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高龄云南省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基于IMPACT2002+的机械加工过程绿色综合评价应用支持系统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