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

2018-05-05赵海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性汉语言实训

赵海燕

(南充市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向“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向定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要思考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思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内涵,分析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路径,为培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及其应用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相较于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专业教学来说,其特定的职业定位并不清晰和突出,较难与应用型人才的概念相契合,因此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的思考要顾及该专业的特殊性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涵盖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以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为核心,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为重心。因而该专业的应用性并不体现于“技术”或“技能”等方面,而是着重于人的精神价值取向层面,对于汉语言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要基于人文素养的前提之下进行思考,以学生的未来出路为基准和立足点,体现出该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现实针对性。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来理解和认识:

(一)就业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在现代教育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和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等新的专业衍生之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面对自身在职业定位之中的困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显露出其他专业所没有的精神文化底蕴。因此,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就业现状,突破汉语言文学专业与职业性应用技能之间的界限,将新闻传播、文秘、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方案设计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相链接和整合,使之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模块,较好地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深造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就业,而且还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学生的深造和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深造的知识能力也归属于一种应用能力,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所具有的“厚积而薄发”的特点,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汉语言专业人才,使之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应用性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由基础扎实向增强后劲转变,由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操作性要求的知识向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转变。同时,深造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基于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二次开发和科学研究。另外,还要关注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专业人才的非专业素养,要强调和重视汉语言专业人才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综合素养的培育。

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要“用两条腿走路”,要强调应用且重视素养培养,强调专业素养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在人本原则和理念的前提下,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现由“在学习中研究”向“在研究中学习”的思维转换,更好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能够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各个层次的领域之中参与竞争,体现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价值。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趋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度以来引以为豪的文化优越感正在逐渐丧失。在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转换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才培育目标缺乏方向感,没有准确地找寻到自身的人才培育定位,难以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二)专业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欠缺科学合理性,课程内容过于繁复芜乱,并显示出较为浓烈的专业色彩和理论色彩,没有注入时代的精神和内容,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和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下降。

(三)应用教学实践存在缺失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之下,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意识和观念,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并且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切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设计,难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路径探索

(一)明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之中,没有从市场需求的导向,而是从学科专业的导向进行人才培育,只关注“学科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较少考虑“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其相对应的社会职业都需要极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如文秘职业、行政职业、传媒职业、编辑职业等。为此,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科性”与“职业性”的结合,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仅要具有基础性文科的特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之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相契合,以培育学生突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由学科知识型人才培育向应用能力型人才培育转变,适度拓展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广”和“博”,加大专业人才就业口径,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过程中,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从宏观层次上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使之能够成为具体课程设置的统领;从中观层面上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着眼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学科知识模块的分解和细化;从微观层面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各模块对应的课程的设计。总体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以专业应用能力为纲、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模块及其具体课程的设计。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可以从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两个方面来加以培育,并且这些应用能力要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如附表1所示。

(三)创新改造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的培育方向进行改造,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较好地探索学用结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模式和方法。

要打造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精品课程,组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课程组,创建以“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为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研读中国现当代经典名著,注重审美体验性阅读和理性的分析,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课程组要全面推行“在学习中研究”,引入地方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研究,还要开展“在实践中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地方文化名人资源、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文化产业项目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

另外,还要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创新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互动讨论式、探究式、质疑式、合作式、情景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和双向互动,以问题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并获取知识,倡导运用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单调的文学课程教学课堂变得鲜活生动,使学生在典型、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中提升自己的素养。例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贾平凹及商洛作家研究”的课程教学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更为立体化、形象化和情感化,使学生积极体悟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全面落实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要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单元的具体模块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之中,文学思潮篇单元要让学生进行课堂主题讨论,并在课后查找资料、撰写读书笔记,以掌握不同文学思潮、流派的文学观念和运动特点;中长篇小说单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体会作家的语言特色、叙事风格和艺术特点,增强对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短篇小说单元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评述、精品赏析和小说改编等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短篇小说的主题风格及演变历程;现代诗歌单元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写诗,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情感掌控能力;现代散文篇单元可以开展课堂赏析、写作练习、课外采风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现代话剧篇单元则让学生自演、自导经典剧目的片段,把握话剧的艺术要素,领会话剧的语言、表演艺术、人物角色及情感表达等内容。

(四)建构多样化专业实践平台,完善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还要建构多样化的专业实践平台,搭设起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之间的桥梁,要面向专业岗位群建设开放性的实习实训平台,充分链接学院和党政企事业、新闻传媒、文化公司等单位,设置“基础教育论坛”和“院企合作论坛”等平台,聘请专业资深人士进入到院校之中开展实训指导,以丰富学生的未来职业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要从建构和完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课程为着眼点,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具体建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立足于专业核心能力,确保实训课程与行业需求相对接。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课程要依循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和对接行业需求的原则,培养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开设相应的实训类课程予以强化,如口才训练课程、写作训练课程、公关礼仪课程、活动策划课程、调查与分析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等。(2)重构实训课程内容。要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为切入点,实现对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具体来说:口才训练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心理训练”“朗诵训练”“仪态训练”等内容,并将其重心放在实用训练项目如:“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社交口才训练”等,并要关注情境的实战训练。写作训练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论文写作训练”“公文写作训练”“文学创作训练”等实训项目,还可以将其细化为“文献综述写作训练”“调查报告写作训练”“报告文学写作训练”等,并依循命题布置、当堂写作、写作点评、修改等步骤和流程进行实用性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和水平。

另外,还要改革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实训课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更好地增强实训效果。例如:调查与分析的活动策划实训课程就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调查任务为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实施实地访谈、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及上交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专业教学评价。学科竞赛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策划和实施,开展演讲比赛的选手选拔、“礼仪先生”的评选等活动,并与写作训练和公关礼仪课程相联结。教师则可以对学生提交的活动策划书作为专业实训教学评价的指标,对于表现优秀的作品则可以给予相关课程免考等奖励,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训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实训效果。

(五)促进“双师型”师资建设和发展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改造过程中,还要加强实训条件,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并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要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深入到岗位实际这中,利用实习和实践基地,体验秘书、记者、编辑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点,了解社会的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要引入资深的行业人士进入到校园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行业的最新需求和规则,以丰富的、生动的事例吸引学生,较好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训效果,增强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另外,还要注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要使教师树立学科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存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和特长,开展学科学术职业岗位群的建设和发展,并到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广告公司进行挂职锻炼,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师资力量。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思维转换,要从学科和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应用性教学,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课程的重构和应用性改造,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建构和优化,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30):72.

[2]覃志鸿.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应用性转型探究[J].芒种,2015(7):107-108.

[3]凌心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7(23).

[4]牛铁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7(6).

[5]梁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5):7-9.

[6]徐菁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探究[J].汉字文化,2017(7):12-13.

附表1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及对应课程模块

猜你喜欢

应用性汉语言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既有检测技术在老旧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性分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