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2018-05-04诸葛佳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培养核心素养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本文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五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者就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诸葛佳(1979.5- ),女,汉族,四川德昌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职研究生,英语讲师,主研方向:大学英语、学前教育。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那么,按照以上要求,当“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新的育人目标,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它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理解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等问题,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目前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界定时仍有一些争议。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认为,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裴新宁、刘新阳和张娜分别梳理了欧盟和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概念,并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柳夕浪、辛涛、姜宇、刘霞等专家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对研制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柳夕浪认为,应借鉴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辛涛、姜宇、刘霞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我国的教育目标、国外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原则等几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

虽然现有文献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是专家广泛认同: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教育“育人”本质的思想。英语核心素养的教育,既包括传统的英语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文献中对“核心素养”概念不同的观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我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五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将培养的总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最热的话题。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力求与社会、与国际接轨。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这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1)更新教学观念,因材施教。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树立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以育人为目的,明确英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能听、能说、能写,而是用英语“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英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英语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创新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包括师生问答、生生对话、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个人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注重实效。在丰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3)灵活使用教材,因地制宜。“Some methods are useful to some people sometimes in some places; no method is useful to all people all times in all places.” 尽管选择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1》(第四版)的Unit 8 From Fat to Fit,我根据女生“决不允许自己胖着”的观念,用两张图片对比引导学生分享对肥胖的看法,勾起学生了解如何健康生活、不肥胖的生活习惯,带着问题主动阅读Passsage 1 Dont Wait Until Death Does Its Part,自主讨论、得出结论。由此看出,教材使用新理念是语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有意义。

2.注重英语教学课外延伸。

(1)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课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工具书,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学生的对话表演、情景剧表演、演讲等视频均可以在群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评分。英文原版文学作品原汁原味,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材料。师生可在群里推荐大量优秀的英文原版文学、影视作品,师生共读、谈心得体会。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电影《人鬼情未了》。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西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临别时不离不弃的亲情。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人物关系。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影进行点评,学生在对电影诸多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2)注重实践,让学生多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收听英语新闻广播,参加英文讲座等。采用“尊重英文原版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外语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英文原版文学作品为核心,从整体出发,在“整进整出”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

(3)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到地道的英语,每年寒暑假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例如,通过英语角、座谈会、口语培训等通过官方正规机构邀请外教参加。学生与外教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游戏活动、英语晚会等方式促进口语水平,交流中西方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这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3.以“优化整合”理念为指导,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教育部2007年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目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只局限于大一、大二两年,每周2个课时。虽然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改革措施,教材的编纂上也开始选择求职、旅游、美食等比较贴近生活的话题,但教师仍然主要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学生无法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也只能应付各类型的考试,这使得学生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也很难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在外研社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适时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补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结论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大学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师生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单纯的知识层面的英语应试教学模式,通过以上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告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这五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在英语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2014.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13修订版),2014.01.

[3]王佐良.英国文学史(第一卷),2016.04.

[4]杨淑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2009.08.12.

[5]曾友琴.英语教学探究,2010.0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