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分析引导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2018-05-04王金亮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教校园内宗教信仰

王金亮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早期因科学水平低下,对于自然之力尚无法驾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反映。宗教信仰则是人们通过对宗教教义中所宣扬的宗教思想、宗教意识、宗教文化等的笃信和认同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持久的情感寄托和意识依附。宗教信仰对人心理的影响作用和对人实践活动的驱动作用是深邃而持久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充分调研和理性解析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引导在校大学生准确理解宗教本质,合理认识宗教,笔者在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开展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1882份,有效率94.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各有一定比例,涵盖理工、文史、艺体等各专业学生,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调查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学界对宗教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十余年,在校大学生“宗教热”问题逐步被纳入学者视野,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人生目标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青年在校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甚至影响着民族和国家大业,绝不能轻视。本文着重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新趋势,以寻求引导途径,引领大学生朋友们选择正确人生观,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

二、统计方法及调研结果

本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等,运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剖析。选取浙江树人大学杭州校区、绍兴杨汛桥校区2000余名在校学生(兼顾男女、城乡、专业、年级等)。采取不记名问卷发放与回收形式进行,在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随机发放,如寝室、草坪、食堂、教室等。有效回收1882份,作废118份,结果统计中具有宗教信仰的有121人,占比6.43%。被调查者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人)

表2 被调查者具有宗教信仰情况(人)

在我们调查的信教在校大学生中,受到佛教影响的比例是最大的,53%信仰佛教,这与我校地处江南的地域及他们家庭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33%信仰基督教,表明伴随近代西学东渐,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影响力已逐步渗透到大学校园,并有缓慢增长趋势。伊斯兰教及其他小众宗教占比为14%,说明在校大学生的信仰同样以主流宗教为主。在信教大学生群体中,选择“偶有参加宗教活动”占比31%,“固定参加”占比17%,可见宗教在在校大学生中的渗透有扩大趋势,须警惕。在接触宗教途径选项中,家庭熏陶占比25.3%,网络、电视、书报等占比38.9%,熟人、朋辈介绍占比18.7%。在校园内是否参与过宗教活动一项,有13%参与过,对此我们应予以关注。在关于“党员能否信教”的调查中,全样本中有14.1%的在校大学生认为信教也可以入党,可见部分大学生虽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却不知道这一政

策不适用党员,大学校园是党员发展重要阵地之一,对此要特别引起重视,在党建工作上重点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三、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引导

笔者在浙江树人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宗教对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渗透力不可小觑,这就要求我们须正确看待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惶恐、回避,须针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施以分析引导。

(一)宗教在高校渗透有扩大趋势,须加强高效学生的宗教知识教育。对宗教的正确理解基于在校大学生对宗教要有全面的认识。在高校开设宗教方面的选修课程是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系统的相关课程教育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宗教的本质,合理认知和评价宗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区分宗教与迷信、宗教与邪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应注意的是开设宗教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并不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宗教,要注意度的把握,规范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及导向,循序渐进,积极引导。

(二)校园内的宗教活动时有发生并且隐蔽,须疏导和防范。调查发现,校园内的宗教活动频发在各类小型paty、寝室、读书会、联谊会等,隐蔽性强。国家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由相关规范,高校须依法加强对信教师生的管理,抵制宗教以任何理由对校园的渗透。高校要充分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营造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浙江树人大学以“四季树人”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成才成长。高校要明确要求大学生宗教徒不得在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等,要特别留意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我国校园内的相关宗教主题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校园内利用“英语角”、“圣诞聚会”等传播宗教。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重视宗教信仰问题,严把关,强监督。调查发现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信仰与党员发展关系认识模糊,甚至极个别的学生党员甚至有宗教信仰。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教党(2017)8号〕中明确提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健全落实发展对象谈心谈话和政治审查制度。高校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普及宗教知识,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允许有宗教信仰,让在校大学生切实了解我国宗教政策,使他们有所取舍。对已入党并且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应加其强宗教信仰监管力度,用政治学习、组织谈话等途径积极引导,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宗教观。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教党〔2017〕8号.

[2]陈友银,王金亮.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回顾与展望[J].学理论,2010(6).

[3]郑永廷.宗教影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高长江.宗教的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信教校园内宗教信仰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