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观”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03陈会良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命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陈会良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基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命教育,以职业岗位体能培养为目标,以拓展训练为载体,增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地渗透职业规划和挫折教育,强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端正学生对社会生命价值的认知态度,完善学生精神生命结构,从而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关键词:生命视域;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178-02

一、前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体育在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忽视职业岗位体能和服务意识培养、安全意识与知识教育、职业心理和挫折教育等,使得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岗位相脱节,缺乏生命活力,难以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基础是生命,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注重从生命教育视域入手,立足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彰显学生的社会生命价值。

二、基于“生命观来审视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从自然生命层次分析,忽视了职业岗位体能培养和职业安全教育

职业岗位体能是指在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中,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抵御疾病的免疫力和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职业岗位体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作效率的高低。然而综观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过多偏重竞技体育项目,忽略了学生职业岗位体能培养和职业安全教育,使得发生运动伤害后不知所措,自救和互救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薄弱。

(二)从精神生命方面分析,忽视了职业规划和挫折教育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体育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基础课程,本身承担着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任务。然而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几乎很少涉及职业规划、职业心理和挫折教育,只有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和需求性,使得学生的精神生命无法体到挫折的真正价值,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不强,极易形成不良的职业心理,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从社会生命层次分析,忽视了学生岗位服务意识的培养

岗位服务意识是学生今后就业所不可或缺的思想意识,在服务性行业中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专业中有许多的就业岗位服务性强,良好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客户关系,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一大集体中,然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为客户和社会提供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优质服务,不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生命观”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职业岗位体能培养为目标,增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呼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高职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尊重和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岗位体能和生命安全素养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注意以职业岗位体能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增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和谐、茁壮成长。

一方面,要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特征,增设不同的岗位体能课程训练。由于高职教育工程特征明显,因此,在优化高职体育岗位体能课程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尽可能将体育知识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岗位体能训练,使体育健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对于需要站姿的岗位专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设一些发展腿部力量及耐力、局部肌肉放松与保健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好的耐力和体能去适应岗位体力劳动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增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应急应变能力。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学生体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本领,提高学生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灵敏的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注意增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强化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利用热身活动,训练学生对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有效避免机械外力伤害和人身伤害;二是借助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渗透安全防范和紧急救护知识,使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沉着冷静、从容应对以及正确处理伤害事故的能力。

(二)以拓展训练为载体,有效地渗透职业规划和挫折教育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质量,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注意以拓展训练为载体,有效地渗透职业规划和挫折教育。

一方面,结合学生职业期望和岗位要求,通过拓展训练巧妙地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即根据不同岗位对从业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际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协作合作能力等,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制定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在拓展训练中增加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理想,强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对于建筑安全专业的学生,为了培养他们的信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信任背摔”、“定向远足”、“建塔”等拓展训练项目;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穿越电网”、“穿越雷区”、“聆听训练”、“寻宝游戏”等拓展训练项目为了强化他们的人际交往、交流沟通的自信心和能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模拟”、“你的授权方式”、“激励游戏”等拓展训练增强他们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另一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灵活渗透挫折教育。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往往意志不够坚定,这都是思想不成熟造成的结果。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灵活渗透挫折教育,磨砺学生意志,提高学生挫折容忍力和社会适应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质量。

具体包括:一是可以借助榜样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取心和责任心,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心理适应、调节和自控能力。二是利用多样的竞赛性体育活动或游戏,锤炼学生奋发拼搏、积极进取、敢于超越的自信心以及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增加强度练习,故意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给予一定的负荷刺激,如耐力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三)提升服务意识,端正学生对社会生命价值的认知态度

服务意识,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中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高职院校中有许多服务性专业,如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护理专业等,其服务意识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们职业竞争力和环境适应力。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岗位需求,强化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社会生命价值和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放下架子,端正位置,积极投身到学生群体队伍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本着为服务学生的原则,精心设计体育活动,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灵活利用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整理、布置、保护、借用以及归还等各种细节,展现自身与他人交流、沟通交往的礼貌礼节,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社会服务意识的提升。再次,可以巧借体育舞蹈、健美操等等体育锻炼活动,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和整齐统一观念;善用角色扮演、抬轿接力等体育游戏,让学生遵守游戏要求和规范,能够将外在的规范转化自律的行为,端正学生对社会生命价值的认知态度,不断强化学生为他人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更好地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命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